如果要列舉杭州最有特色的公園,那江洋畈肯定算一個。
從前,這里是玉皇山南麓的一處三面環山的谷地。西湖1999年至2003年的幾次疏浚期間,這里就是淤泥的堆積場。
自然從來都不吝饋贈。在這些淤泥里,沉睡了數百年的水生、陸生植物種子漸漸蘇醒,使江洋畈變身為以南川柳、濕生植物為主的次生濕地。
走在公園中,到處可見郁郁蔥蔥的森林、若隱若現的水洼、婆娑參差的蘆葦、搖曳生姿的野花、芊芊玉立的綠柳……生命的力量賦予它們張力,也給予了它們渾然天成的野態風貌。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這塊“小濕地”開始生病了……
西湖風景名勝區錢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楊華告訴記者,生態公園在建造之初采用了“最少干預”的設計手法,所以一直保持著原態。但是,開園8年多的今天,淤泥庫、砂石路、木棧道均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庫區部分水生植物植被凌亂等問題也漸漸出現。為了讓江洋畈“美貌”升級,近日,錢江管理處計劃通過提升工程對江洋畈整體景觀環境進行改造。
破解難題一 修復提升讓木棧道煥然一新
去過江洋畈的人應該知道,在生態公園內到處可見頗有野趣的木棧道?!斑@些木棧道都是2009年安裝的,如今多多少少都會有腐爛和破損,所以我們將進行全面更換、修理,采用的還是芬蘭木。另外,還將對深入庫區的木棧道進行鋼梁矯正維修,對芬蘭木構件進行刷木油的處理,提升游客的體驗感與安全性?!?/p>
破解難題二 改善沉降,梳理自然生態景觀
作為一座淤泥上的公園,江洋畈有鮮明的“個性”。
為什么公園會發生沉降,楊華舉了一個很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如同一瓶鮮榨的果汁,當把它長時間靜置之后,它就會發生分層,果肉在一層,水在一層。這對于淤泥來說也是一樣,經過5到6年的沉淀后,它一旦趨于穩定,就很容易分層后沉降。”
在經過一系列考察和研究后,錢江管理處計劃對部分區域淤泥進行清理并控制標高;以回填的方式修復砂石路路面下陷地段,并對主干道兩側的地形進行改造;同時修理下沉木棧道接口,采用增設臺階及調節棧道立柱等方式消除沉降產生的高差。
破解難題三 促進多樣性水生動植物棲息地
隨著淤泥的下沉,公園內一些陸地變成了水面,原有的水系也受到了影響。
楊華說,目前公園水體空間主要包含4種類型,溪流、沼澤、池塘和蘆葦蕩。管理處將通過對景觀空間和水體空間的梳理和引導,提升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和觀賞效果,形成疏密有致、開合有效、豐富多樣的景觀空間效果,促進多樣性水生動植物棲息地的形成,為游客提供觀賞自然、學習自然、親近自然的場所。
目前,提升工程已進入施工階段,施工期間,公園正常開放。預計到明年6月,大家就能見到煥然一新的江洋畈公園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