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最美跑道”
千島湖綠道
錢江新城城市陽臺
“新麗星號”游輪
沿江濕地公園
沿江景觀帶效果圖
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僧人智元為鎮洶涌江潮建六和塔;2001年7月1日,杭州大劇院破土動工,杭州開啟沿江發展;2017年6月,市委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實施擁江發展。
從離江而居到擁江發展,千年歷史演繹了一幕幕人與江之間的“愛恨情仇”。歷史的車輪轉到201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不搞大開發,而是大開放”推動“還江于民”“還綠于民”,努力把錢塘江沿線建設成為世界級濱水區域。
如何打開錢塘江的懷抱,讓百姓感受到“江與景”帶來的溫暖?近年來,我市通過修建綠道和公園、之江路下穿、開發水上旅游項目等,讓居民走近江邊、游在畫中,切身體會擁江發展成果,切實提高生活品質。
亞運會前,貫通1000多公里錢塘綠道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敞開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休憩線路,連接主要的公園廣場、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城鄉居住區等。亞運會前,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一線將全面貫通綠道,全長1000多公里。今年要新增綠道88公里以上,目前已完成主線建設81公里。
全市綠道建設如火如荼
再過幾天,從浦樂路到華家排灌站段的濱江“最美跑道”二期將正式對外開放。
跑步道由原來的1條藍色升級為1條綠色和2條藍色。還有紅色的獨立騎行道,由3.5米加寬至4米,中間由綠化帶隔開,避免騎行和跑步的人發生碰撞。跑道沿線周邊,羽毛球場、籃球場、網球場以及兒童攀巖墻,都已基本建成。
景觀上,南段以紅薇染夏、紅梅傲冬為主景觀,北段以櫻海渲春、桃林鬧春、丹霞楓姿為主景觀,跑道中間段延續櫻花大道的設計理念。騎行道和跑步道之間的大喬木以櫸樹、香樟為主,形成秋林盡染景觀。
二期開放后,完整的“最美跑道”將起自浦沿華家排灌站,終至西興七甲閘,全長達17.4公里。
在下沙,隨著環線景觀提升工程的開工,杭城首個環區綠道從圖紙走進現實,全長約31.3公里。下沙沿江全線大堤將改造為慢行系統,有跑步道、散步道、自行車道,還將建多個“驛站”供市民休息,新建多個景觀節點,增加公共服務設施。
在建德,規劃建設綠道主要為沿新安江、富春江的主線綠道以及沿蘭江、壽昌江的支線綠道,主線綠道長約184.3公里,支線綠道長約69公里,總長約253.3公里。2018年前已建成32.8公里,今年在建27公里。其中,主城區(從紫金大橋至新安江大橋)將新增一條沿江3.5公里的綠色風景線。
錢塘綠道分四種類型
錢塘綠道,從曹娥江入海口至千島湖,全長超過1000公里,由主線、支線和延伸線構成。市擁江辦副主任、市錢江新城管委會主任鄭翰獻介紹,錢塘綠道劃分為精品都市型、江堤結合型、水岸公路型、山地生態型四種類型——
精品都市型:位于中心城區和各區縣(市)城鎮建成區內,借助慢行道及周邊的植被、設施、雕塑、鋪裝等要素營造特色主題,借助地形地貌或特色建筑營造主題化、專業化的活動空間。重點建設路段:錢江新城綠道、濱江區沿江綠道。
江堤結合型:位于中心城區外圍,包括外圍開發區、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大學城、鄉鎮建成區等區段,依托沿江堤岸建設基礎,合理布局觀江、觀潮空間。重點建設路段:下沙沿江綠道、大江東沿江綠道。
水岸公路型:位于沿江和環湖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及村道兩側,依托道路慢行空間及親水空間形成的綠道,也包括依托江中洲島濱水區塊所形成的水岸綠道。重點建設路段:千島湖綠道。
山地生態型:位于沿江山地及低丘緩坡地段,依托山林步道、野外棧道及兩側自然生態空間所形成的綠道。代表性建成路段:建德七里揚帆綠道。
錢塘綠道是一條綠色公共活動帶,設有驛站、旅游碼頭、交通樞紐、公園、大型廣場、各類景區景點等。建設計劃:到2021年底,錢塘江流域綠道系統主線將打通斷點、全線貫通、封閉成環;至2035年,完成所有綠道支線和延伸線建設任務,形成全流域高品質的綠道網絡體系。
之江路下穿 引江景入城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錢塘江以大潮名聞天下,但無情江潮常卷走一切,屹立江邊的“錢王射潮”雕像講述著一代又一代杭州人治理潮汐之害的歷史。
如今,錢塘江邊修筑了堤壩,江水倒灌上岸幾乎不可能。但是,居民也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不能靠近江邊,和錢塘江的距離感增加了”,特別是之江路,將居民的生活空間和江做了隔裂。如何塑造江城一體、可達又有活力的沿江公共空間呢?
我們來看看已建成的典型案例——錢江新城城市陽臺。城市陽臺是新城核心區塊環境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具有休閑、景觀、交通、服務等多重功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將城市與錢塘江連接,充分體現了城市歷史文化的延伸。陽臺由主陽臺和兩翼副陽臺組成,以大片生態綠化為主,結合硬質鋪裝、休閑小品等將錢江新城核心區與錢塘江沿岸互相襯托和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了長達2.4公里的沿江景觀帶即CBD公園,真正做到“還綠于民”“還江于民”。之江東路從城市陽臺下穿而過, 路面與地下交通和諧統一。
今年,我市編制的《杭州之江路地區 (之浦路-下沙段) 概念規劃》中提出,將之江路地區建設成為濱水地區綜合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示范樣板,彰顯城市空間品位的人文標桿,提升地區生活品質的市民工程,串聯沿江地區的濱水長廊和展示沿江地區景觀價值的形象門戶。
未來,之江路將進行下穿改造,增加約40公頃沿江公共活動空間,按照公園設計規范,新增公園配套設施用地7.65公頃, 公園配套設施結合13個綠道驛站布置,包括餐飲、休閑、娛樂、文化、旅游集散等功能。沿江分段布置白塔公園旅游區、南星文化商旅綜合體、望江傳媒公園、城市陽臺、江河匯、五堡國際交流中心、七堡商務綜合體、七格污水處理廠公園和下沙科教創意旅游區等,點段結合,提升沿江活力。
乘錢塘江游輪 看兩岸美景
英國泰晤士河,橫貫倫敦與沿河的10多座城市,泰晤士河游船無疑是領略倫敦風光的最佳方式;上海黃浦江,兩岸是城市的“主動脈”,夜晚江上游船霓虹閃爍,遠觀如繁星點點……對標國際一線城市,錢塘江夜游也閃亮登場了。
游輪夜游每晚一班
今年5月17日,浙江外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錢塘江游輪“新麗星號”首航。
該游輪從錢江龍碼頭出發,沿途游覽西興大橋、奧體中心、國博中心、城市陽臺、復興大橋、錢江大橋等沿江景點,核心運營區域往返水域約10公里。
徜徉在江水中央,用心傾聽錢塘江兩岸燈光與建筑的合唱,“蓮花碗”夢幻燈光、錢江新城燈光秀、城市陽臺的“日月同輝”以及復興大橋“潛龍騰淵”“花好月圓”“復興彩虹”三幕動態夜景照明秀都近在咫尺,美輪美奐。
浙江外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渭清介紹:“未來3年,浙江外事錢塘江游輪還將新建3艘大型游輪,并繼續開通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1日游、京杭大運河杭州—蘇州天堂2日游、杭州—紹興—寧波通江達海特色游等系列產品,滿足水上婚禮宴會、會議培訓、慶典發布、夜游觀光、長線特色游等各類水上旅游需求,打造出繼上海黃浦江、廣州珠江之后的國內又一道靚麗的水上風景線和旅游船隊。”
江河兩用新型客船啟航
今年,市運河集團計劃完成5艘新船的打造,包括1艘100客位的新型客船和4艘178客位的普通客船。
9月28日,新型客船“拱宸邀月”率先完成建造并亮相運河和錢塘江。該船采用大塊玻璃窗設計,乘客有了更開闊的視野來一覽兩岸美景。船內有100客位,分為上下兩層。
4艘178客位普通客船預計年底前陸續登場。客船外觀采用全通透雙曲面玻璃,整船新穎、時尚、大氣,將打造成運河及錢塘江上“移動的城市會客廳”。
除此以外,還要打造兩艘豪華客輪,由錢航游船有限公司運營。未來,錢航公司將逐步開展豪華包船游、水上文化民俗游、盛世錢塘夜宴等線路,力爭成為“錢塘江中高端豪華內河游船領軍者”。
目前,兩艘豪華客輪已正式進入建造階段,預計2019年亮相錢塘江。
新建一大批公園 休閑有了好去處
為市民提供運動、休閑、觀景、親水等活動場所,提高沿江公共空間的活力,錢江兩岸建設著的公園是最好的見證。
金沙湖公園:位于下沙新城商業CBD核心區,該公園被譽為杭州東部的“城市之眼”,未來將升級成一個大型景觀公園,總占地面積達970畝,相當于90多個足球場的大小。計劃2019年底基本完工,2020年全面建成。
沿江濕地西公園:位于開發區濕地單元,13號大街以東,繞城高速以西,南臨錢塘江,北接之江路。園內建筑采用新中式風格,融合現代元素。計劃2019年年底完工。
下沙東部灣體育公園:位于22號大街以南,杭州繞城公路以西,之江東路以北,規劃支路二以東。設有室外極限運動廣場、各類培訓教室、健身房、輪滑館等。計劃亞運會前完工。
錢唐農園:位于艮山東路南側,南至錢江東路,西接三官塘路,東臨五號港路。總用地面積約221畝,相當于20個足球場的面積,將建成集農業生產、體驗、休閑、餐飲為一體的復合式田園文化體驗區。預計明年春天開園。
白馬湖公園二期:長河街道長江路號168號,華數數字電視產業園東側,創意城管委會北側。建有婚禮草坪、航模展示、水上叢林等8個功能區,其中陽光草坪有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與已建成的動漫廣場、白馬湖一期以及規劃中的白馬湖酒店集群連點成片。現已建成開放。
轉塘鳳凰公園:東臨中國美術學院,西臨浙江音樂學院。總用地面積5.76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面積3.07萬平方米,已于2015年2月竣工,二期占地面積2.69萬平方米。計劃今年年底開工建設。
富春大嶺圖市級森林公園:位于舊縣街道境內分水江畔。森林覆蓋率達92.77%,森林植物景觀有香榧林、野生杜鵑花海、娘嶺塢竹林等,水文景觀資源有娘嶺塢水庫,天象景觀資源有大嶺圖云海,歷史遺跡有大山寺、杭嚴古道。
新安江橋東江濱景觀公園:位于建德新安江街道橋東板塊。今年基本完成兩館兩中心主體結構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