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產生的剩菜殘羹,菜市場廢棄的蔬菜瓜果,這些常見的廚余垃圾被運往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后,經過專業處理化身有機肥,“反哺”土壤,栽培出果蔬作物。今年,慈溪市坎墩街道試點廚余垃圾成肥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坎墩街道采用“政府+市場”運作模式,引進專業垃圾分類機構,實施從源頭分類到末端處置一條龍市場化外包服務,并投資100萬元新建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完成了從前端宣傳引導、基站布點—中端垃圾分類、收運—末端餐廚垃圾成肥、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一整套工作體系和流程。
坎墩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內有臺大型廚余垃圾處理機。機器一頭是接料區,“吞吃”廢棄的廚余垃圾;另一頭是出肥口,加工后的有機肥被直接裝入編織袋。“加工有機肥的原料主要來自菜市場、超市以及居民生活中產生的可腐垃圾。”街道環衛站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每天約有1.5噸廚余垃圾被運到站里處理,通過人工二次分揀剔除其他垃圾后,這臺機器能產出近0.5噸有機肥。
這些有機肥看似不起眼,卻是許多坎墩人眼中的“香餑餑”。除了贈送當地農戶試種蔬菜、花草外,工作人員還將其封裝入袋附上花籽,在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公益活動中分發給居民們。“3個月來,我們從站里運來了60多袋有機肥,用于植物栽培,試種效果不錯!”添尚錦花卉農場負責人房素文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