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家工業園區都列了計劃,3家已經完成,其余正在加緊建設,最遲明年下半年全部完成。”廣東省環保廳水環境管理處處長劉其漢近日向記者表示。
生態環境部日前通報:截至今年6月底,廣東有10家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仍未完成“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規定任務,包括兩家應于2016年完成任務的、屬珠三角區域的工業園區。而根據“水十條”要求,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應提前一年完成。
按規定應該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逾期一年半仍未完成,還是發生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地區。這反映了個別地方工業園區主管部門和園區管理機構重視不夠,工作不實。那么,具體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據劉其漢介紹,珠三角的這兩家工業園區,都位于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肇慶。一家是肇慶工業區。其老的工業區在端州區,原來是有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去年市里規劃將這個園區搬到鼎湖區去,往上報的時候,就按照新址來報了。但搬遷過程比較復雜緩慢,目前新園區整體規劃還沒批下來,所以企業還是繼續在舊園區內生產。因此,未建好啟用的這家新園區里,還沒有集中污水處理設施。
而另一家工業園區位于廣東、廣西交界處的封開縣,屬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一區兩園”中的一個。據介紹,目前,該園區只建設了一些廠房,正在進行招商引資,尚沒有實質性的生產經營活動。
在生態環境部通報后,廣東省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整改措施。隨后,省環保部門也加大了指導和督辦力度。“經最新核查,全省10家中,有3家已經配套建設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或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剩下的也在加緊建設中。”劉其漢說。拿粵桂合作區位于廣東封開的那家園區來說,隨著招商引資的深入,其污水處理廠已納入建設計劃,預計明年建成。
眼下,在省發改委牽頭下,廣東正對分屬科技、經信、商務等不同部門審批管理的工業園區進行摸查梳理,為接下來規范管理奠定基礎。今后新的工業園區都要嚴格按照“水十條”要求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入園的企業也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接受規范管理,一些特定行業還要企業自建專業的污水處理設施。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