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街街道芝蘭村,寬敞的籃球場已初見雛形。路過的村民周大伯說,“聽說籃球場附近還要建文化廣場,讓村民們茶余飯后有個休閑的好去處。”比起以往的環境,芝蘭村在“顏值”上確實得到了提升。
芝蘭村的老住戶朱大哥欣喜地發現,村里經過輔房整治后,得到了“呼吸”的空間。“以前這里全都是違章建筑,大家亂堆亂放,嚴重影響了道路環境。現在改建成文化廣場,我們也要改善下自己的生活,”朱大哥笑道,“以后就可以跟老伴過來散步跳舞了。”
這一幕不僅僅發生在芝蘭村,也在其他村鎮同樣上演著。金秋時分,瓜瀝鎮大義村中家江附近,村民走在簇新寬敞的游步道上,清風拂過,綠化帶處的野花也隨風搖曳。“風景蠻好,空氣里也都有泥土的味道。”村民汪大爺感嘆道。
幾個月前,中家江附近有數十間出租房,基本都是破布和彩鋼棚覆蓋著,安全隱患比較突出。據了解,彩鋼棚中間的夾心板,極易引起火災,但因為方便易搭,價格低廉,常常作為村民搭建使用的首選材料。原先住在輔房里的童女士起初并不能理解拆的意義,還與工作人員發生了幾次爭執,但經過村鎮干部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她勉強同意了。不過現在,她的思想已經轉變過來:“其實拆了,空間變大了,最關鍵的是,安全隱患消除了。”
衙前鎮螺山村,村子里屋舍整潔,道路寬敞,原本亂堆亂放的角落也建起了干凈整潔的生態文明公廁。經過前期對超面積輔房等違建的整治,村子終于有了留白的空間,大多數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整治成果。
農村超面積輔房整治,收獲了更多村莊拓展和提升的空間,也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向縱深發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