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條河道都是一道風景線。”尤其經過這幾年“五水共治”和河湖綜合治理,水鄉紹興更是涌現出一大批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樣板工程。
“美麗河湖”建設是今年“五水共治”的重點工作。為進一步營造“美麗河湖”創建氛圍,傳導“美麗河湖”創建理念,發揮“美麗河湖”示范引領作用,今年5月,市水利局、市治水辦(河湖長辦)聯合啟動了2018年市級“美麗河湖”評選活動。根據《浙江省“美麗河湖”評定管理辦法》和《紹興市美麗河湖評定管理辦法》,經各地自評、市級綜合考評,最終產生了入圍名單,上虞區“一江兩岸”等12條(個)河(湖)成為2018年度紹興市市級“美麗河湖”,這也是我市首次評選“美麗河湖”。
在即將到來的這個“十一”國慶假期,如果你嫌景區人太多,路上車太擠,那不妨去這些河湖走走,來個逆流而上看水城。
環城河:水城治水的里程碑
全長12.2公里。1999年,市委、市政府舉全社會之力,實施環城河綜合整治工程。
工程集防洪、城建、環保、文化、旅游五大功能于一體,歷時近720天,耗資12億余元,砌筑高標準河堤24公里,疏浚淤泥40萬立方米,拆遷舊房64萬平方米,建成公園、綠帶、廣場50萬平方米。整治后的環城河,有如璀璨的明珠鑲嵌于古城四周。“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成為市民真切的感受。
26人次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和29個省市的領導先后視察整治后的環城河,并給予高度肯定。先后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迪蕩湖:紹興版的“ 西湖”
位于越城區東側,是紹興二環線內最后的成片水域。
2012年開始,迪蕩湖工程建設啟動,總投資24.13億元,通過把梅龍河開挖成梅龍湖;對迪蕩湖整個湖區進行清淤,使湖區水面積從原先的1700余畝擴展到2000余畝,蓄水量達到500萬立方米以上;下穿蕭甬鐵路新建8孔8米×5.5米的框架橋等舉措,極大地改善了迪蕩新城及周邊區域的排澇條件。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上,作為紹興現代水城的配套公園,湖區內配建環湖道路8公里,新建橋梁16座(其中環湖橋5座,景觀橋11座);園路鋪裝面積17.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8萬平方米。其中,梅龍湖公園還新建了大型噴泉、景觀亮化、電影文化雕塑、立體停車庫等設施,可同時容納游客6000人以上。
鑒湖江:文化秀湖舟行畫圖
鑒湖柯橋區段,西起湖塘街道西跨湖橋,東至東浦交界處,是紹興西鑒湖的其中一段,全長12.1公里。
“五水共治”以來,柯橋堅持水岸并舉,全面開展綜合治理:對企業生產和生活性污水實施截污納管,集聚搬遷印染企業,清養關停畜禽養殖場,全面實施鑒湖江沿線11個村(社區)和鑒湖-柯巖旅游度假區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每年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以修復水域生態。2015年起投資2億多元實施的鑒湖江兩岸綜合整治和去年完成的鑒湖慢行系統建設等工程,以及近幾年建設的湖塘黃酒小鎮、柯巖“夜魯鎮”等,更使鑒湖江錦上添花。
2017年,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定,鑒湖江榮膺浙江省“十大最美家鄉河”。
大小坂湖:柯橋水城璀璨明珠
位于柯橋區華舍街道南部區域,面積850畝。歷史上,乾隆皇帝為嘉獎曾擔任翰林院侍講的大學士周長發,把優美富饒的大小坂湖賞賜給他,故又稱太史湖。
從2015年起,柯橋區總投資3.3億元,清遷了一批影響水環境的排污企業和違章建筑,精心打造全省一流水平的坂湖公園。公園以“一花一葉”即“春觀玉蘭、秋賞紅葉”為植物景觀特色,以自行車、環湖步行、藍球等健身運動為主體,兼顧林間燒烤、草坪休憩、綠堤看湖、花溪觀魚等休閑和游憩功能。
2017年8月起率先建立健全“湖長制”管理制度,湖泊水質已從原來的V類水提升到目前的Ⅲ類水,成為繼瓜渚湖之后柯橋現代水城建設的又一標志性景觀。
“一江兩岸”:盡顯詩畫江南韻味
曹娥江城防風景區位于曹娥江下游上虞城區段兩岸,始于百官鐵路大橋,終于三環大橋,全長4公里,總面積2.5平方公里(含江道、濕地),建設面積70萬平方米,旨在通過一江兩岸聯動建設,構建起集防洪、休閑、旅游、運動和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防景觀帶。
2014年景觀工程啟動后,先后構筑城市陽臺、金灘戲水、休閑廣場,并新建游船停靠點、景觀綠地、園林小品、活動場地等,最大限度保留了岸線、淺灘、綠洲等原始江岸生態風貌。
通過水岸共治、建立高效管理機制,曹娥江城區段已實現“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河湖。
梁弄大溪:潺潺賀溪今又回
梁弄大溪,源于四明湖水庫,穿過省級首批歷史文化村鎮寧波市余姚梁弄鎮和紅色古鎮上虞區永和鎮,流入杭甬運河姚江段。相傳賀知章辭官后隱居于此,故又稱“賀溪”。主干河道全長4.55公里,其中上虞段全長3.75公里。
2015年底開始,永和鎮政府牽頭實施了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的四明湖下游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將原河堤從4.2米高程提升至5.2米,防洪能力達到20年一遇標準。同時兼顧水環境整治,沿岸種植層次分明的水杉、櫻花、垂柳等,打造水上“景觀長廊”。
潺潺賀溪水,悠悠永和情。如今的梁弄大溪,夢里夢外,皆是源遠流長的繾綣,且歌且舞,都是自然和諧之美。
黃檀溪:古溪流美出“新高度”
諸暨市黃檀溪趙家鎮段,全長6.5公里,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會稽山古香榧群、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泉畈古井桔槔坐落溪畔。
近年來,諸暨市以“治水富民”為根本目標,深入開展綜合治理,使黃檀溪美出“新高度”。堅持水岸同治、全民治水,使溪水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水標準;創新治水理念,實施黃檀溪水系生態景觀化改造,打造出一條遠近聞名的鄉村風景旅游景觀帶;依托美麗鄉村、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重點打造東溪、泉畈兩個精品村,趙家新村、花明泉村兩個歷史文化村落及美麗鄉村東線景觀帶,鄉村旅游經濟飛速發展。
如今漫步黃檀溪岸,溪水潺潺,一步一景,美不勝收。
洪浦江:暨陽大地的詩意畫卷
諸暨市洪浦江王家井段,全長約9.2公里,是一條篆刻著歷史變遷、地域文化的生命之河。
近年來,諸暨市始終以水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秉持“生態、宜居”發展理念,全力將該江段打造成為兼具防洪排澇、蓄水灌溉、生態修復、環境優化、景觀休閑等綜合功能的美麗河流。聚眾之力暢水源,建成10年一遇生態化堤防19.3公里,完成清淤20余萬立方米;不遺余力截污源,該江段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以上,多數時間已達到Ⅱ類水質標準;久久為功護清源,以河長制為抓手,強化長效管理,加大涉水涉漁執法力度,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
如今的洪浦江,河道蜿蜒流暢,水岸青草依依,游人絡繹不絕,儼然一幅舒展在暨陽大地的詩意畫卷。
“詩畫剡溪”:賡續唐詩風韻
剡溪作為嵊州的母親河,是“浙東唐詩之路”精華河段,歷來是文人墨客尋幽訪古、山水朝圣之地,自東晉至唐,曾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350多位詩人悠游于此,留下1500余首詠剡詩作。
詩畫剡溪項目位于曹娥江上游屠家埠至嶀浦段,全長18.7公里,項目總投資2.87億元,主要內容為沿線綠道、生態護岸、綠化提升、地形整理等。項目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剡溪山水人文資源,憑借綠色基底的整體打造,唐詩文化的整合串聯,“風開湖山”“清風詩韻”“溪行花海”等精品節點散布其間,預設“綠道+水道”雙系統游覽線路,實現了“水利、旅游、景觀、生態、文化”五位一體的功能融合。
“美妙三公里”:美妙江濱的動感演繹
“美妙三公里”一期項目,位于嵊州市城南新區澄潭江,自嵊州大橋至城南大橋全長3.2公里。該項目以防洪為主,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在防洪的基礎上,進行景觀、綠化改造,建成集綠化、生態環保、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綠化景觀區,景區面積9.7萬平方米,是嵊州市濱江公園建設的示范工程。
濱江公園景觀設計恢復濱水生態自然環境,體現嵊州人文氣息,并植入市民游憩體驗功能。通過匠心獨運的綠色臺地開放空間與生態修復,展現了城市的活力,再現了剡溪的詩意。“美妙三公里”一期自2017年建成以來,每天有幾萬人次的市民迎著朝陽踏著暮色來此休閑健身。
黃澤江:生態河道的華美樂章
新昌黃澤江綜合治理工程以防洪為主,工程充分考慮河道的水利功能,修建或改造兩岸堤防10.84公里,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在此基礎上,充分融合城市景觀、健身休閑等多種功能,新建綠道11.23公里,修復灘林、灘地9.15萬平方米。
以生態理念為引領,注重開展自然生態、工程生態、景觀生態建設,進一步促進人水和諧。在具體建設中,突出不改河道面貌,不露生硬材質,盡量保留河道濕地、樹木雜草等生態資源。同時,以歷史人文資源為依托,設計藕溪書香、戲水疊堰、翠竹飛虹等多個休閑游憩節點,充分融合當地文化元素,“十里青灘林,水墨黃澤江”的生態景觀河道令人流連忘返。
莒根溪:流淌鄉愁的生態河
新昌莒根溪隸屬黃澤江支流,位于小將里家溪-新林上海嶺交界處,河道全長6公里,主要位于大市聚鎮嚴丹赤村境內。
嚴丹赤村一直是全鎮“五水共治”的先鋒村。近年來,嚴丹赤村投入大量資金對河道進行整治,修建攔水壩,對河岸兩邊綠化進行提檔,拆除沿河兩岸農家樂及違章建筑、組織志愿者對河道進行清理,動員廣大居民群眾參與到治水中來……去年,又以“剿滅劣Ⅴ類水”工作為契機,切實把沿岸整治與“五星、3A”創建相結合,進一步提升了村域的水生態環境。
如今,漫步村中,水清、路潔、家凈、村美,莒根溪兩岸已然蝶變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