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以水破題”保生態 一河一策一盤棋

福建三明 清流滋養金山銀山

發布時間:2018-09-29 07:19:16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 趙永平

  福建三明,多山、多水、多綠。行走其間,莽莽林海,綠浪滾滾;清清溪流,蜿蜒山澗,一不經意,一幅風景畫就跳入眼簾。

1538161693889_1.jpg

  三明市沙溪流域埔頭村河段美景。 吳先輝攝

1538161700223_1.jpg

  沙溪河畔,百姓護河志愿服務隊在巡河。周志鴻攝

  三明人深知,這滿眼“綠色”來之不易。10多年時間,這座工業城市甩掉重污染的帽子,成為福建省首個全面消除Ⅳ類以下水體的設區市,森林覆蓋率達76.8%,同時,地區GDP躍上2000億元臺階。

  既保生態,又保發展,如何找準二者的平衡點?三明探索出“要訣”:“以水破題”保生態,把河長制作為全國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抓手,一河一策一盤棋,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擦亮綠色底色,一座生態新城正煥發青春。

  守水有責

  破解“九龍治水”,責任系在一根繩上

  三明河網密布,水系龐雜,是閩江、汀江和贛江的發源地。

  在這片熱土,當年來自全國的10萬建設者締造出一座工業城市。輝煌背后,煩惱也接踵而來:肆意采礦,非法采砂,污水亂排,清流變黑……粗放發展讓水生態頻亮紅燈,三明一度貼上了污染標簽。

  “綠水青山是無價之寶,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守住綠色,三明堅定轉型。

  治污千頭萬緒,從哪下手?

  瞄準最突出的水問題。2009年,大田縣在全省率先實行河長制。“有問題找河長”,168名縣、鄉、村河長上崗,責任系在一根繩上,每條河有了健康守護人。

  “有河長并非萬事大吉。”大田縣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田仁芳坦言,制度推行之初,就遇到“九龍治水”的尷尬。涉水事件分管部門多、職能交叉,單一部門查處難,你剛開了罰單,別人就扔到地上。

  問題倒逼機制創新。大田成立全省首家生態綜合執法局,集中水利、環保、林業等部門的行政執法職能。“我們設立生態警察、生態審判庭,聯動執法,實現依法治河全覆蓋。”縣生態綜合執法局局長劉傳貴說。

  破解“九龍治水”,硬手段立竿見影。幾年來,大田縣共打擊涉水違法行為964起,當場制止765起,停產整改企業65家。全縣年減少土壤流失總量4.27萬噸,一條條黑臭河重現清流。

  河長制在三明全面推開。三明市河長辦主任、水利局局長章新華說,目前全市2222名四級河長上崗,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全面建立,一張責任網覆蓋所有河流。

  制度保障,解決跨界治水難題。沙縣出臺流域河長履職工作制度和履職圖,明確河長權責、職能及追責問責等事項。其創新之處在于,瞄準流域河長履職“最后一公里”,讓河長不再“責任大、權力小”。

  “縣級流域河長處置涉水問題,哪怕不是自己分管領域,也有權調動相關部門,遇重大事項可提請下發河長令。另外,縣里生態執法整合73項行政處罰權,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沙縣副縣長樂榮光說。

  把河長制變成“責任田”。三明市將治水考核與干部的“面子、票子、帽子”掛鉤,避免“只掛帥不出征”現象。“河長考核非常嚴格,上下游互相監督,低于70分要通報批評。”大田縣屏山鄉級河長林貽培坦言壓力很大。

  理順機制,治水成合力。人們感到身邊的河流在變。“河里垃圾沒了,水變清了,小時候的桃源溪又回來了!”大田縣桃源鎮桃新村村民陳月珠感嘆。

  治水有方

  水岸共治,一河一策精準發力

  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章新華說,全面深化河長制,需要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精準治理。

  ——全力攻堅,“根”上求治。

  污在水中,根在岸上。三明把治河利劍對準岸上,向工業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涉砂行為、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小水電生態等五大問題全面攻堅。

  將樂縣金溪南口段沿岸,半年前還是采砂機械林立,運砂車輛穿梭,大大小小采砂點挖掘河床,如今忙碌的砂場恢復了平靜。“鄉里15個采砂整治點全部拆除,今后要加強河道管理,保護好河流健康生命。”南口鄉黨委書記陳莉瑩說,作為鄉級總河長,為了完成整治非法采砂硬任務,自己沒少往點上跑。

  “哪怕稅收再多,不環保的產能不要。”大田縣委書記熊旭明說,讓河流回歸自然,還水于民,大田不惜拿稅收大戶礦業開刀,關停100多家不達標企業,一座座礦山恢復成田園、公園。礦產品深加工產業鏈進一步集聚,減少采礦權證33本,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幅提高。

  ——科學管河,“智”為支撐。

  “河長制帶來明顯變化,水里魚蝦多了,水面上白鷺多了。”將樂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廖青鴻說,水清岸綠的背后,源于高效運轉的“大腦”。他點開手機,河長APP與綜合管理智慧系統相連,一條條巡河記錄一目了然。

  在大田縣生態環境保護指揮中心,100多個河段視頻信息一覽無余。“這里相當于解決河道問題的CPU(中央處理器)。”縣河長辦常務副主任盧國首介紹,根據污染源實際情況,大田專門針對街道、礦井、尾礦庫設立街長、井長、庫長,巡查人員一旦發現污染源,就能立即上報、處置。

  三明全面推廣信息化管河,“一河一圖,一河一檔,一河一策”,都裝進管理平臺的“大腦”里;河道專管員是否在巡河,位置在哪里,管理平臺“耳聰目明”,確保巡河無死角。

  治河模式不斷創新。大田縣組建河長易信群,以“易信曬河”方式開啟科技治水新路;將樂縣探索“親水、護水、治水、管水”四水模式,訂立護水環保村規民約;建寧縣成立專項基金,保障治河經費;沙縣將公益林管護員、村衛生保潔員與河道專管員整合,一人多崗,工資待遇疊加,穩定了管護隊伍……

  護水有效

  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河長制倒逼綠色轉型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實現“河長治”,長效機制是關鍵。

  從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大田縣成立河長協會,邀請老干部、老黨員、鄉賢當會員,帶動社會愛河護河;動員企業認領責任河段,簽訂護河承諾書……河長協會不斷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從機關到學校,從城市到農村,越來越多的企業、百姓參與進來,保護母親河成為自覺行動。

  河道保潔專人管。章新華說,三明市采用“縣聘鄉管村監督”模式,因河施策:在鄉村兩級,根據河流大小、任務輕重,配備1—2名河道專管員;對于市縣等主干流河道,通過購買服務形式,委托公司進行保潔。

  更大的影響在岸上。河長制倒逼綠色轉型。三鋼集團精打細算生態賬,實現“由黑變綠”,近兩年環保投入5億多元,同時設備運行效率也提高4%,新產生效益7億至8億元。在三明,全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石墨產業由小變大,氟化工產業從無到有,一批高質量的綠色產業加速形成。

  2017年,三明轄區3條主要水系18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96.4%,其中Ⅰ—Ⅱ類水比例為58.3%,全市水質優良比例居全省第一。

  清清河流,滋養出金山銀山。大田縣建成5個千畝以上茶園觀光旅游基地。“河水清了,河道綠了,兩岸瓜果成熟了,引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吳山鄉河長施生孜說,村民們共享綜合治水帶來的生態紅利,發展農家樂、特色種養,單種姑娘果一項,每畝純收入就達1.1萬元。“河長+設施農業”“河長+旅游”等不斷出現,2017年三明市全年接待旅游人數增長20.2%,旅游總收入246億元,同比增長28.9%。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人水和諧畫卷徐徐展開。

標簽:治水;生態;河道;河流;福建三明;專管員;山澗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