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全市“社情民意大走訪、‘八八戰略’大宣講、思想觀念大解放”活動中,本報記者通過大走訪,用心尋找“八八戰略”的基層實踐樣本。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善大云10周年,接力十五載,大云的每一寸城鄉肌理上都留下“八八戰略”的思想痕跡,并在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轉型升級、接軌上海等方面凝練出一個個精彩的“甜蜜故事”,引發市內外廣泛關注。本報記者連日深入大云實地采訪,今起,特別推出系列報道深度剖析“八八戰略”的大云鎮域生動實踐,以期啟發思考,助力全市“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
驅車進入嘉善大云鎮,視野所及,是大片大片希望的田野:花香大道寬闊平整,高大優美的水杉在兩側排列成行;道路旁,綠油油的稻田連綿無際,一派田園風光;繆家新村里,一排排精美的農家別墅、一條條整齊的綠化帶,彰顯著農民的幸福新生活……
“環境越來越美,荷包越來越鼓,現在農民生活越來越好嘍!”大云鎮繆家村75歲的村民唐友洪,笑聲里幸福感滿滿。
村民的幸福感,就生長于腳下的這片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嘉善大云鎮著眼于土地這個核心要素,抓住體制機制創新這把金鑰匙,率先開展省級整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念活土地經,變身“村富美”。去年以來,大云鎮在繆家、曹家、東云、大云4個村共流轉3.1萬畝土地,完成2500畝樣板區綜合整治,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保四化”整治模式(即以保耕地為紅線,通過結構優化、資源節化雙輪驅動,實現產業美化、紅利轉化同頻共振),一舉激活城鄉要素的優化配置,全力撬動鄉村振興大格局。
守住一條“紅線”
結構優化、資源節化雙輪驅動
處暑之后,暑熱漸消。大云鎮繆家村豐樂合作社社員繆錦章開著農用車,行進在田野道路上,分外愜意。“現在我們種地都機械化了,用的都是插秧機、拖拉機、收割機,連撒農藥都靠小飛機,比過去效率高多了!”他告訴記者,過去,土地往往被水網、地勢分割成零碎小塊,但大云經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后,使耕地成片成方,很少被建設用地阻隔開來,這大大方便了機械化操作。
2006年豐樂合作社成立之初,3個人耕種30畝地。而12年后的今天,合作社耕地增加到了1300畝,是以前的40多倍,人卻只增加到8個,單人效率是過去的16倍還多。與此同時,畝產也達到了1200斤左右的較高水平。
“不僅如此,現在我們種的‘繆家大米’品質更好,已經成了全國‘網紅大米’呢!”繆錦章說。“繆家大米”身形細長,蒸熟后晶瑩剔透,香氣撲鼻,普通的可以賣到3元一斤,最好的賣到10元一斤,仍是供不應求。
“長期以來,農村用地存在碎片化、無序化、低效化的情況,經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農業‘低小散’也逐步走上規模化道路。”大云鎮繆家村黨委書記丁法強說,通過全域土地統一規劃布局和綜合整治,實現“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建成“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最大程度實現了全域布局再優化、農業功能再提升、農居環境再美化、公共服務再完善。
耕地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大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通過土地整治和流轉,牢牢守住了耕地“紅線”,實現了耕地增量增值。
縱觀大云耕地圖斑,圖斑數量連年減少,單個圖斑的面積則在逐年擴大。通過整治,耕地圖斑數由1681個大幅減少到1221個,凈減460個;其中,500畝以上連片農田達到14片,其中千畝以上7片。從總量上來看,整治后,項目區內高標準農田凈增4021畝,新增標準農田面積1445畝,耕地質量等級從5.9直接提升到5.4……寶貴的耕地在整治中實現了量的飆升和質的飛躍。
念好一本“土地經”
產業美化、紅利轉化同頻共振
整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不僅做亮了農業生態的底色,還做活了農旅融合的大文章。
“土地綜合整治給我們農業主體帶來發展新機遇!”最近,華神甲魚農場負責人楊珍摩拳擦掌,準備抓住機遇由純農業養殖向農旅融合升級。
楊珍十年前來繆家村創辦甲魚農場,經過十年發展,去年銷售額已達七八百萬元。下一步,企業該往何處去?楊珍常常思索。近年來,大云鎮全域旅游興起,不時到來的游客給了她啟發。“我希望游客們能走進我的甲魚場,坐下來嘗一嘗,臨走時再帶走一些。”楊珍說。但是,讓游客們愿意走進來、坐下來,需要優美的環境和完善的配套。
土地綜合整治給她帶來了機遇。農場門前的云蝶路,過去是一條導航都找不到的無名小路,在這次整治中卻被修建得煥然一新,全線綠化美化,雙車道再加游步道,儼然已是一條極具鄉間特色的“門面”路。“這么漂亮的小路可以直接通到農場,不愁沒有客人。”楊珍說。趁此東風,她也為農場修建了漂亮的入口。她計劃投資發展“農業+旅游”,將現在的農場全部用于服務旅游,將養殖業務遷往另外的場地,逐步完成轉型升級。
一條云蝶路,激發了沿線各農業主體共同的轉型熱情。嘉德園藝一改“鮮切花農場”面貌,正逐步轉變為大花園;云端花事作為農業綜合體,吸引了周邊游客紛紛前來;拖鞋浜民宿精巧迷人,獨具特色……一批旅游“新星”就此冉冉升起!與此同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發展全域旅游騰出了空間、繪就了藍圖,吸引了夢幻嘉善、德國啤酒莊園、世界童話王國等精彩項目紛紛入駐,連同歌斐頌巧克力工廠、云瀾灣溫泉、碧云花園、拳王水街等項目,共同構筑起大云鎮全域旅游的大格局。
“念好一本‘土地經’,帶動產業美化、紅利轉化同頻共振。”大云鎮黨委書記陸蕓思路清晰。據介紹,大云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引擎,大手筆推動農業退低進高、退散進集、退亂進美,助力建設“美美大花園”,發展全域大旅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云共接待游客160萬人次,同比實現27%的高增長。
未來,大云還將優化全域布局,規劃4個功能區和1個集觀光、展覽、體驗為一體的展示中心,通過主體提升、項目引入、業態豐富,賦予美美大花園更多活力。
除了旅游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同樣助力提振工業大課題。中德生態產業園就是整治后出現的工業園區。園區廠房一改“臟亂差”的刻板印象,清一色的落地玻璃,綠化率極高,讓人誤以為步入了花園。正是在這座“花園”里,去年入駐項目畝均稅收超25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超過19.5萬元,大幅高于平均水平。
打通一條“幸福路”
生態宜居、生活富裕齊頭并進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落腳點在生活富裕。“過去,我們都是靠著兩只手,種田討生活;現在,農民這里也賺錢,那里也賺錢,生活越過越好嘍!”村民唐友洪的話,說出了大云農民的心聲。
75歲的唐友洪是土生土長的繆家村人。幾年前,他家的11畝土地已全部流轉,現在流轉年租金已增至每畝1000元,此外,他每個月還能拿到2000多元養老金。如今,他住在寬敞舒適的四層小別墅里,手頭寬裕,生活舒心。
“村民把土地流轉出去,交給大戶統一經營。村里出資幫大家買養老保險,讓大家月月有收入,生活有保障。”丁法強說。據了解,繆家村已達退休年齡的老人98%以上都能拿到養老金。土地流轉金也在年年遞增,去年村里共向村民發放流轉金170萬元。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帶來的另一重要效應是農房集聚。幾年來,繆家村1099戶居民已集中到新建小區繆家新村居住,超過全村居民的92%。集聚小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備、配套完善、人氣興旺,不僅讓村民住得更舒適,還給大家帶來租金收入。
唐友洪的很多鄰居都將部分房屋出租。四層小樓出租兩到三層,一年下來的租金收入,少則1萬多元,多的有4萬多元。據了解,村里共有450戶都有租金收入。
全域旅游快速發展,工業提檔升級,還給村民帶來工作崗位。目前,村里70%的村民有工資性收入。工廠普工月工資三四千元,如果是技術性工作,可達七八千元。據統計,大云鎮旅游產業從業人數由整治前的1100人,增加到整治后的1500人,工業企業新吸納農民就業400余人,戶籍農民工資性年收入人均達到3.7萬元。
“農民實現了從‘一畝三分地’到新型職業農民、產業工人的轉變。”丁法強為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對剛達退休年齡的村民,依然在工廠打工,家里有3畝地,那么他們一年的收入,加起來輕松超過10萬元!
放眼嘉善,2017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976元,同比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達到1.69:1,城鄉一體化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農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大云整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探索形成的‘一保四化’整治模式,有效激活了城鄉要素的優化配置,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提供了樣板。”嘉善縣委副書記、縣長徐鳴陽表示。
鄉村土地里生長著糧食,孕育著希望,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夢想。通過整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做亮農業底色,發展全域旅游,繪就幸福藍圖,一條以土地驅動的鄉村振興之路,在大云越走越寬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