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川集鎮
今年,我縣共有15個整治點被列入省級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下簡稱“小城鎮整治”)考核驗收,數量居全省第二。數量多、任務重,為繼續做精做美做優小城鎮,為全省提供更多“整治樣板”,安吉精準施策,立志干好“三件事”。
辦好“關鍵小事” 服務民生大事
孝豐鎮赤塢集鎮在上個月成功“舊貌換新顏”。如今,白墻黛瓦、曲徑通幽、清水細流,農戶門前用竹籬笆圈起的菜圃,成了一只只接地氣的花壇。更讓村民高興的是,集市停車方便,汽車可以開到家門口,婦女跳排舞、老年人活動,都有了場地。“整治工作要和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充分結合,解決好發展問題、民生難題。”村黨支部書記林立說,這樣的小城鎮整治才能做到百姓心坎里,真正“叫好又叫座”。
順應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推進小城鎮整治的最終目的。今年,我縣小城鎮整治工作不僅從環境整治和項目建設兩大處著手,也從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入手。不少鄉鎮(街道)在整治前都主動走訪群眾、廣納民意,確保整治貼民生、接地氣。
杭垓鎮磻溪集鎮里,改造雨污管網,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沿街立面;靈峰街道下扇安置小區里,集籃球、足球、門球和排舞等功能于一體的健身文化廣場建成;梅溪鎮紫梅公園6月開園,200畝荒地變身大公園,村民家門口就能賞景、娛樂……雖是一個個小項目,但各鄉鎮(街道)都積極把細節做精、做美、做好。
“小城鎮不僅是一座座美麗的花園,也應當是老百姓的幸福家園。”縣小城鎮整治辦督導組負責人宋世明說,為辦好“關鍵小事”,服務民生大事,縣整治辦和各鄉鎮(街道)正用心落實著每一件“關鍵小事”,努力讓小城鎮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讓百姓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挖文化內涵 守住美麗鄉愁
這個夏天,山川的青山秀水中,添了許多浪漫。行走在小城鎮,精心拾掇的小徑,清爽自然。一路蜿蜒,白墻上,情侶“騎”上自行車;木筐“倒”出一地鮮花;小時候的老灶頭上,掛滿玉米、辣椒、蒜頭……墻繪和實物,虛實結合,色彩豐富,還原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山川風情。無論村民,還是游客,都感受到了“鄉愁”。“我們圍繞‘浪漫山川’定位,不斷挖掘鄉鎮文化內涵。通過小城鎮整治做好展示,守住更多鄉愁,傳遞更多鄉村風情。”該鄉國土與規劃建設辦主任鄒鵬介紹。
傳承和展示鄉村文化,講好小城鎮故事,是當前小城鎮整治工作中最為迫切的任務。今年以來,我縣小城鎮整治工作深挖文化內涵,將文化因素進行組合、創新、展示,努力讓每個走進小城鎮的人,都能看到鄉愁、聽懂故事、品出味道。
孝豐鎮赤塢村深挖“清廉文化”,在村委廣場建設中,布設了水“清”文化石、“清”風傳人廊和“清”例醒人窗,還在渠道護欄上設置了“清”語潤人欄。章村鎮決心把復興路打造成特色傳統街區,通過鐵匠鋪、棉花鋪、竹編工藝等的集體亮相,展示山區傳統手工藝。遞鋪街道三官村歷史底蘊深厚,擁有朱然、朱治、朱績等三國名人資源。圍繞這些,該集鎮將立足三國文化廣場、三國文化街及三國墓打造,大做“三國文章”。
“我縣在推進小城鎮整治中,一直堅持保護與開發、繼承與發展并重。”宋世明說,守住鄉愁,除了要保留建筑總體風貌、加強歷史建筑修繕外,也要加強特色文化挖掘。只有守住人們熟悉的自然風貌,留住獨特的傳統文化,才能讓游子有方向感,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有歸屬感和自豪感。
推動產城融合 創新發展惠民
近兩年的小城鎮整治,讓全縣小城鎮不斷實現著美麗蛻變,也逐漸吸引了工商資本的入駐,吸引了村民回鄉創業,不斷推動農業和旅游業的深度融合,也為群眾提供著更多就業創業的機會。
靈峰街道早在去年就啟動了整治工作,并成功助力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區域環境發生“質變”。街道依托扎實完善的小城鎮基礎設施,致力于完善的度假產品體系打造,引導做精休閑產業。這一年來,港中旅、悅榕莊等高端度假酒店紛至沓來;休閑驛站建成;精品民宿涌現;橫山塢的原鄉情懷、劍山的禪茶文化,大竹園的親子樂園等特色村莊經營逐漸啟動。動靜結合,相得益彰,讓這片大地充滿了發展生機。
天荒坪鎮在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結合當地發展休閑旅游的實際,積極引導“低小散”企業主投資三產,配套開發農家樂、民宿等,同時不斷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文體活動中心、休閑廣場,以及停車位等大小配套設施。一系列舉措,改變了集鎮原有生產方式和產業布局,在更新面貌的同時,也完善了旅游配套。
根據產業特色,明確城鎮建設定位,產城融合發展已成為安吉推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利器。近兩年來,白茶小鎮溪龍已經由種茶、賣茶,到如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鄣吳鎮從制扇小鎮,朝著歷史文化小鎮、旅游風情小鎮發展;荊灣集鎮引來了休閑產業項目,要打造“夢里水鄉”……從環境提升到產業融合,一個個特色小城鎮正在綠水青山中迅速崛起。
曾經“臟亂差”,如今“精富美”,這種轉變還在我縣不斷上演。截至目前,靈峰、山川、章村和孝豐赤塢集鎮已經完成所有整治任務,接受了省級年中考核驗收。天荒坪等11個整治點正在有序推進,力爭在年底考核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