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游客對旅游景區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其中就包括衛生環境和文明程度。今年初以來,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域化的湘家蕩區域借大力推進垃圾分類的東風,多措并舉推進,景區標準執行,無論是社區里的居民還是景區里的游客,垃圾分類的成效立竿見影,該區域垃圾分類工作在今年3月和6月兩次排名全區街道第一,旅游度假區品位進一步提升。
天空湛藍湛藍,青草長滿大地,大樹濃蔭下,幾個顏色不同的垃圾分類桶張開“大嘴”,等著人們來“喂食”……都說孩子的視角最純真,這是江南新家園一名小朋友在該社區暑期繪畫比賽中畫的一幅畫,這名小朋友知道,只有做好垃圾分類,才會離天藍水清的美好環境更近一些。
“以前所有垃圾都堆在一起,很快就發臭了,現在完全聞不到那種味道,蒼蠅蚊子也少。”家住江南新家園的嚴守明說,自從社區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以來,這個常住人口1.5萬人的“超級小區”變化很大,曾經的“隨手扔”變成現在的“隨手分”,路面潔凈,小區清爽,居住環境不斷提升。
垃圾分類工作,難的是讓人們改變觀念、自主行動,湘家蕩區域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尤其注重宣傳引導。該區域組建了一支由30名督導員、53名勸導員以及數百人組成的志愿者隊伍,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宣傳培訓100余次,入戶宣傳分發宣傳資料22130余次。不僅利用好LED屏、宣傳窗、微信、短信等平臺,形式創新也非常亮眼,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歌舞、小品、知識闖關、游園會、志愿者服務、授課培訓等活動開展得精彩紛呈。教好一個娃,帶動一個家,僅今年夏天該區域青少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就有關于綠色環保、垃圾分類的活動10場。
據湘家蕩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區域垃圾分類工作涉及6個社區12個小區,共25521戶居民,環湖景區也囊括在內。
除了時刻提醒居民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注意垃圾分類,湘家蕩區域更在設施設備、考核機制上全力保障,已建成垃圾分類亭22個,港灣式垃圾分類投放點1472個,投放入戶垃圾桶29571個。景區公共區域、主干道均進行了設備更新,景區工作人員進行了垃圾分類工作培訓,多次組織志愿者進入人流較大的月亮灣沙灘、風車樂園等景點,下一步還要定制投放一批與景區文化相得益彰的藝術型或卡通型垃圾分類桶,引導游客自覺進行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中,“先分后混”的現象一直廣受詬病。為消除居民疑慮,切實維護居民分類成果,避免混裝、混收、漏收,該區域建立起了可靠的回收管理制度,由兩家企業分別回收3種垃圾,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對垃圾運輸車的電子軌跡全監控,垃圾回收車駕駛員進出小區還需簽到。
該相關負責人表示,湘家蕩區域作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是湘家蕩走生態發展之路的重要選擇,這項工作自啟動以來就以景區標準推進,下階段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區域內營造起比學趕超的氛圍,讓湘家蕩真正實現美麗“無死角”。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