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店洗洗涮涮的污水往路邊的雨水井傾倒、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的泥漿水直接排放、企業的生產廢水不經處理就隨意排出——這樣的行為,其實已經觸犯了城市環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污水處理廠生物反應池里打出來的污水。
一個舉報電話 亂倒污水的商戶爽快認罰
“舉報一個情況,有一輛車牌號碼為浙B881**的小型面包車把海鮮解凍后產生的污水隨意倒在馬路上,又腥又臭,我叫車主不要倒,他還朝我翻白眼。”日前,江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接到市民舉報電話后,立刻派出執法人員趕赴現場。
仍在現場的面包車車主被抓了個正著。原來,當事人下午有海鮮貨品運輸任務,在孔浦菜市場西門下貨后,就將車停在斜坡上,打開后車門,任由車上污水排放。
“我們當即責成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并拍照取證,立案調查。”執法人員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進,市民不僅對水環境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污染水環境行為的監督意識也日益增強,以前很多污水排放事件是事后發現,再去調查取證難度極大。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群眾參與和非接觸性執法新手段助力,城市里排水管控越來越嚴了。次日,江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去江北交警部門調取了車輛駕駛人信息,并按照《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對當事人開出罰單。當事人意識到了錯誤,第二天即履行了處罰決定。
今年以來,因為隨意排放污水被立案查處的事件明顯增多。上月,北侖區一名深夜偷偷向雨水井傾倒廚余垃圾的商家被視頻監控“鎖定”,乖乖認罰4500元。
江北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近期還對青秀瀾灣二期工地向外排放泥漿水事件進行了立案調查。經調查,該處工地其實已經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說明當事人具備合規排放污水的能力和設備,屬于“明知故犯”,更需嚴懲。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造成嚴重后果,可吊銷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據悉,為加強對污水排入城鎮排水管網的管理,2015年1月,住建部發布《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對從事工業、建筑、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的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推行“排水許可” 讓城市“腎臟”正常運轉
什么是“排水許可”?對城市排水加強監管意義何在?市民對于這兩個問題其實并不十分清楚,因而也導致前幾年我市排水許可管理工作推進相對緩慢。
據市城管局相關人士介紹,“排水許可”是城市發展變遷的必然要求。隨著城市人口的集聚,商業活動的頻繁多樣,城市產生的污水不僅量增,還呈現出多樣性,以前城市以生活污水為主,大多通過江河流淌自然稀釋;現在,大自然已經不堪重負,這就需要加強管理、分類處置了。“排水許可”就是為適應城市發展需要逐步成熟起來的一種管理手段。
城市排水管理離不開配套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設。1999年,我市有了城區第一座生活污水處理廠。至今,我市已投用城鎮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廠(含鎮級污水處理廠)27家,總處理能力196.65萬噸/日,配套排水管網總長近10000公里,排水泵站391座,市政污水管網基本做到了城區內全覆蓋。
根據污水處理能力,我市于2008年開始推行排水許可制度,要求向城鎮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排放污水的單位和個體經營者辦理排水許可證書,逐步規范其排水行為。
2017年,我市以“污水零直排區”創建為契機,啟動排水許可管理工作“四年計劃”,到2020年底,確保實現城鎮排水許可全覆蓋。
事實上,實施排水許可管理,除了防止城鎮水污染,也是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運行的前提。“污水處理廠接收的污水既非所有的‘臟水’,也不能是雨水,它是有一定水質要求的。”市排水公司首席污水工藝員亓明說,排水許可證的發放,是污水處理企業進行污水“質量控制”的一種有效手段。
據介紹,生活污水處理廠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生活污水,即生物處理法。整個處理流程有設定參數,生物藥劑投放也有一定劑量。如果接納的污水超過負荷能力,就會直接影響處理效果。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1000人份的餅分給了10個人吃,最后餅還沒吃完,人就撐死了。同樣,任由雨水不定期大量進入污水處理廠,也會影響生物質處理效果。
在南區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從生物反應池中打上一瓶子水,稍作靜置,就見瓶子下半部分出現了棕色絮狀沉淀物。“生物質最‘怕’泥漿水,一方面泥漿水中難溶物質含量高,容易造成污水管網及處理設備堵塞;另一方面也最易引發生化系統‘消化不良’,甚至面臨全線癱瘓。你瞧,這些絮化物原本都有生物活性,可以降解污水中的微生物并形成沉淀。但泥漿水中的大量細小無機顆粒,會直接‘混入’生物污泥中并成為其中一部分,導致生物污泥無機成分偏高,活性下降,直接影響污水處理效果和出水水質。”亓明解釋說。
“推行‘排水許可’,可以在發放許可證的同時,摸清排水類別、總量及排放渠道等,規范指導相關單位的排水行為,加強后期監管,確保城市‘腎臟’正常運轉。”市政(排水)管理處黨委書記應春然舉例說,工地泥漿水必須沉淀后再排放,同樣,餐飲業廢水要在隔油池中沉淀掉油污后,方可進入污水管網。
觸角下延 “排水許可”管理屬地為主
“總體來說,全市排水戶按規排放意識逐年增強,有部分排水戶能主動辦理排水許可。”應春然介紹,到今年6月底,全市累計發出排水許可證16160份,其中今年1月至6月發出排水許可證2668份,較去年同期增長192%。
但排水許可管理仍任重道遠。目前,有排水許可意識并按規定辦證的排水戶占比還不高;申請辦理排水許可的排水戶中,不符合條件的也占了一定數量,特別是在達標排放和場內雨污分流上不符合條件的較多,需要配合整改;此外,相對于數量龐大的排水戶,承擔排水許可審查工作的行政力量比較薄弱。
為此,我市從抓重點排水戶入手,同步推動以屬地為主的排水許可工作機制的建立。目前全市月供水量1000噸以上排水戶已基本完成排水許可證發放,納入實時監控系統。同時,結合“五水共治”“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的開展,將排水許可管理的權限下放,推動建立市、區縣(市)、街道三級共推的管理機制。
鎮海區是較早開始加強排水管理的區域之一。截至7月底,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已正式受理排水許可申請超過2100戶,安排現場踏勘、復查及巡查6000余次,累計發放排水許可證2066份。其中,工業企業659家,沿街店鋪1380家,建筑工地27家。在此基礎上,該局新組建排水許可批后監管隊伍,加強管理執法聯動,截至7月底,已發放限期整改通知書近100份。
江北區對所有在建工地和月供水量500噸以上排水戶辦理排水許可證。同時執法聯動,對部分不按規定排放的個人或者企業,以及部分未合規申領排水許可證的單位進行處罰,倒逼其轉型升級。
海曙區根據部分區塊服務業集聚的特點,將餐飲、洗車等行業列為重點排查對象。對集中管理的建筑或者單位內有多個排水戶的,允許由產權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打包”申請領取排水許可證。
“全市廣泛開展的‘截污納管’‘雨污分流’工程,堵住了通往河道的污水,還河道以清流;排水許可證工作的推行,則是為這些污水做了引流,一進一出間,為城市環境保護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市城管局相關人士說,通過努力,我市已全面消滅了“黑臭河”,河水水質透明度逐年上升,同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吐納”凈化能力還在不斷升級,今年已經開始步入類Ⅳ類水出水標準時代。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