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均水資源量僅為新疆平均水平一半的哈密,炎炎夏日,一場毛毛細雨,便讓當地人興奮不已。
哈密缺水,但不缺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十分豐富,被稱為“聚寶盆”。哈密在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過程中,水資源是一道繞不過的“坎”。
數據顯示,哈密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274.6億元增加到去年的458.64億元,而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則由70.7立方米降到43.77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超全區平均水平近9個百分點。
哈密如何破解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短缺矛盾?記者深入當地,多方問水,探尋答案。
農業用水實施定額管理
農業用水量大,也是當地節水的重要方向。在農業節水方面,哈密推行“地有定額、戶有總量”的量化管理,讓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市水利局局長田亞東介紹,哈密市開展精準節水,對主導農作物取水定額進行了測試分析,出臺了葡萄、哈密瓜等9種作物的用水定額標準。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量化管理100萬畝,農業綜合灌溉定額降到每畝487立方米。
哈密為農業用水劃定紅線,堅決不發展高耗水作物,嚴厲查處打擊非法開荒、違法取水行為。伊州區大泉灣鄉種植戶滕維新說,現在農村已大面積應用智能灌溉系統,每眼水井都配有水卡。刷卡澆水讓農戶心里有數,以確保用水不超標。此外,系統還能夠根據土壤墑情,精準確定灌溉量,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
“雖然用水量減下來了,但通過精準用水,作物產量并不受影響。”滕維新承包的耕地,同一種作物每畝耗水最低與最高相比,可少用300多立方米水。“原來用水沒算細賬,沒想到節水潛力有這么大,這真是逼出來的用水效率。”滕維新感嘆。
讓水資源“流向”高效益產業項目
與農業一樣,哈密市對工業用水也實施定額管理,核定每家企業用水總量,目前已確定了10個行業25個大類199種主要工業產品用水定額標準。
在發展工業過程中,哈密對項目審批進行“水資源”前置論證,堅持低耗水項目優先,嚴禁高耗水項目落戶;對雖然符合相關產業政策,但比較效益低的工業項目依然說不;堅決淘汰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高耗水的工業企業;新建工業項目必須具備國內行業節水先進技術、先進工藝。
在哈密煤電有限公司大南湖電廠,水資源實現閉合管理、循環使用。電廠設立了凈水站、含煤廢水處理站、工業廢水處理站、反硝化車間、化學處理車間等水處理設施,對各類節水手段“應用盡用”。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彭廣明告訴記者,對落戶哈密的企業而言,節水是一項“終身課題”,近年來電廠每年各類廢水年回用水量約80萬立方米。
陪同的市水政水資源管理中心副主任艾斯克爾·艾山說,目前,全市規模以上和重點工業企業定額管理達到100%,其他工業企業定額管理達98%。工業水資源基本實現循環綜合利用。
城市深挖節水潛力
盛夏時節,行走在哈密街頭,路旁的綠化帶郁郁蔥蔥,大多為節水樹種。當地總結推廣“測土配水”澆灌方式,即根據土壤濕度等指標確定灌溉周期、水量,做到精準用水、精準節水。該市堅持“以水為本”,把節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創建“節水型城市”是哈密開展城市節水的主要載體。哈密市通過創建活動提升全社會節水意識,促進水資源節約,帶來顯而易見的效果。
早在10年前,哈密就列支補貼資金,開展了“節水馬桶改造工程”,城市新建公共設施、住宅全部采用節水器具。此外,大力推進節水型單位、節水型賓館、節水小區創建,已累計創建177家節水先進示范單位。目前,城市綠化節水面積達到96%以上,完成25個住宅小區污水處理回用工程。同時,哈密市注重宣傳引導,力爭節水宣傳不留死角,實現節水宣傳全覆蓋。該市從娃娃抓起,將節水教育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常年開展節水型機關、企業、社區、賓館、家庭評比創建活動。
如今,節約用水在哈密已深入人心,許多市民都保持著用洗菜水沖馬桶、洗衣水拖地的習慣。“如果直接排掉洗衣機里的廢水,我還真舍不得呢。”伊州區居民張忠敏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