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8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黃鶯 通訊員 丁末 周晟)歷時一個月,杭州米市巷街道和安道設計公司所做的杭州老小區“微更新”,8月6日在大塘新村基本完成。
參與設計的不僅有安道公司暑假公益夏令營的50多個設計相關專業學生和7名總監,還有十多位在大塘新村生活了至少十年的“居民設計師”。
從開始設計到最終成品,設計師們幾易其稿,“居民設計師”也來出謀劃策。最終,確定了三個重點“更新”點。
“95后”為老小區畫像
把特色文化“剪紙”用到設計中
50多個“95后”設計師泡在大塘新村半個月,通過訪談各位居民設計師,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后做出了三輪設計方案。
設計師們用繪圖的方式,繪出了一個老小區的生活周期表。
他們對于不同人群做出了不同的設計元素,還把大塘新村的特色文化“剪紙”用到了設計中。
他們記錄下老人們說的:希望公共區域可以多一些凳子,不用自己帶凳子出門,不方便。孩子們說的:想有個可以玩耍的特別的地方。
19幢樓下的通道
被“微更新”成孩子們的樂園
19幢樓下的小空間,一直被當成曬衣架的健身區,還有未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門口,最終成為“微更新”的重點。
這個小空間原來就是一條樓間距略寬的通道,但是有兩塊現成的水泥地面,沒有明確的使用方式。
最終,這里被“微更新”成孩子們的樂園:新添了四個秋千架,有小情侶用的,還有孩子們用的小鴨子、肉骨頭等造型的秋千。
秋千剛裝上,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來“搖一搖”了。奶奶發出了甜蜜的抱怨:“一天過來蕩了四次。晚上8點了,我都睡著了,他把我搖醒,要再來搖一搖,不然睡不著。”
另一個是用金屬管做成的“傳聲筒”,成為親子最好的玩具——你悄悄說一句話,為什么傳到我這里變成了這么大的聲音?
利用50多米長、80厘米寬的一條小路,家有小學生的設計總監們策劃了一條帶刻度的跑道。“小朋友要考50米,這里可以練練。”一旁的居民一邊點頭,一邊又有點遺憾:要是塑膠的就更好了。設計師解釋,塑膠太貴,超預算。“沒事沒事,有就很好了。”居民們說。
不過,記者最喜歡的是一組太陽能小夜燈,太陽落下,會在地面織出一片星光,還會在墻上打出“lucky”字樣。“很多時候,夜歸的中青年會很累,想找個正能量的地方坐一坐,緩和一下心情,這里就很適合。”設計師說。
從樓上看下來
發現地上多了副多功能棋盤
如果從空中鳥瞰,會發現地面上多了一副棋盤。這幾天,好多好奇的孩子來玩,安道的設計總監就在一邊耐心講解。“其實可以自己發明玩法,可以用剪刀石頭布來玩,也可以丟沙包。圖案仿照大富翁的棋盤,有前進有后退,還有關禁閉。”
旁邊的小柵欄,用了400多片的小木條,為了節省成本,都是設計師們自己手工畫出來的。放在健身場地的周邊,不僅可以隔離瘋長的綠化,讓大家可以沿著石頭小路散步,而且第一眼就能看出,這里是個快樂的小樂園。
還有彩虹色的地面引導系統。在小區里租住的江西小伙小徐,是學室內設計的,他好奇,“現在哪幢樓在哪里,都可以用軟件搜出來,為什么還要有地面引導系統呢?”
“很多老人是不會用導航的,而且現在墻上寫的樓號,字有點小,來串門或看親友的老人看不清楚。”設計師解釋,而另一作用就是視覺引導,把走路的老人和騎電驢的人分開,形成一個相對安全的區域。孩子們也很喜歡彩虹色的地面引導系統,踩著彩色線條走,像走在彩虹上。
整個改造有太多故事,就像居民李大姐說的:“我們滿滿的感動。這些和我們社區沒有關系的孩子,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做了這么多。我覺得我們生活在這里的人,要愛護環境,愛我們自己的家。不能因為這里是個老小區,就自己放棄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