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海鹽:整治低散亂 打好攻堅戰

節約集約用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18-07-26 07:13:23 來源:浙江在線 通訊員 吳培華 記者 余麗

浙江在線7月2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吳培華 記者 余麗)近年來,海鹽縣國土資源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職責定位,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在實踐中持續深化土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發揮土地保護、保障與調控職能,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整治“低散亂” 騰出發展空間

前不久,海鹽縣通元鎮一處地塊“脫胎換骨”:一幢幢三層樓高的標準廠房拔地而起,可提供5萬平方米的場地出租,預計年新增利稅8000萬元。此前,這塊地上集聚著7家塑料扣板企業,不僅污染環境,而且畝均稅收僅1.7萬元,年用電量卻達885萬度。

一破一立,正是海鹽打響“四無”企業整治攻堅戰的成果之一。所謂“四無”企業,即存在無證無照、無安全保障、無合法場所、無環保措施等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的企業。“凈化企業發展環境,調優產業布局和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海鹽縣委負責人說,這是深化“低散亂”塊狀行業整治提升的重要抓手。

自整治戰打響以來,海鹽對縣域內“四無”企業進行地毯式排摸,排定“四無”類別,建立數據庫,按照標準關停騰退。全縣65個部門聯系包干119個村(社區),采用建冊銷號方式推進。截至6月底,全縣共簽約關停企業3105家,目前實際關停1475家。

今年來,海鹽整治騰出土地1335畝,為盤活存量土地資源,鼓勵以鎮(街道)或村抱團建設兩創中心集聚企業,為整治企業“進集”拓空間。目前,全縣已建成兩創中心6個,累計建成標準廠房47.05萬平方米,已入駐或簽約入駐企業148家。預計到2020年,全縣將建成200萬平方米兩創中心標準廠房。“騰籠”換來“好鳥”,1月至6月,海鹽共簽下39個項目,總投資181.9億元。其中,總投資超億美元的康克德實業項目、總投資超11億元的上海隧道工程智造項目已相繼開工。

“有了新廠房,賺錢更安心。”朱菊觀經營江南汽配公司18年,廠址換了4處,每次都蝸居在“四無”企業集聚區,安全隱患似一顆“定時炸彈”。這次整治中,經武原街道牽線找到一處標準廠房,他投入1000多萬元更新設備,使產品附加值提升兩成。眼下,訂單已排到年底,年產值有望破5000萬元。與江南汽配公司一樣,全縣有195家企業搬進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擴大產能。

多管齊下 生地節地增地

從低產出的低散亂企業、舊建筑“脫胎換骨”成為身價不菲的園區、商業綜合體,海鹽正不斷上演“騰籠換鳥”的戲法。

有限的土地承載著無限的發展希望,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意味著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能進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去年,海鹽縣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任務990畝,完成4225畝,完成年度任務的426.8%,低效用地再開發任務610畝,完成713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16.9%,2018年,海鹽縣還要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700畝,完成盤活存量土地2000畝。

如何最大限度生地增地?

海鹽縣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探索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辦法和途徑,結合縣域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有效途徑和模式,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通過盤活存量用地“生地”。海鹽縣深入開展轉而未供土地消化和存量土地盤活工作,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消化轉而未供土地。按照“處置一批、優化一批、盤活一批、核銷一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制訂消化方案加快推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深挖存量土地潛力,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空間的合理布局。2012—2016年平均供地率為83.72%,到2017年底將消化轉而未供控制在3408畝以下。2017全年共完成盤活存量面積4244畝。2018年獲新增掛鉤獎勵計劃1746畝,獲取量為全省平均值的五倍之多,總量在全省百余個縣、市(區)中位居全省第二。

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增地”。海鹽縣于2015年啟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調查數據庫年度更新工作,全縣入庫城鎮低效用地數量共5936.84畝。通過編制《海鹽縣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等文本,明確了低效用地再開發的范圍、類型、目標和流程,使得再開發工作合理有序推進。2017年全縣完成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713畝。

通過政策支持“節地”。海鹽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海鹽縣工業企業退低進高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和《海鹽縣土地供應差別化管理實施意見》等政策,落實土地差別化政策,將用地計劃優先向產業優化、布局科學的新型工業化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傾斜,充分發揮土地集聚效應。實施彈性出讓年限,推動工業項目用地擇優機制。嚴格用地管理措施,對用地面積、約定指標完成情況、承諾容積率等設置“硬杠”,建立以畝產效益為導向的評價機制,2017年全年實現彈性出讓年限3宗,出讓面積6.336畝;實行差別化地價10宗,面積507.5055畝;出讓合同多方履約監管128宗,面積5034.618畝。采取各種方式推進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工作,實施項目或面積超過70%。

通過批后監管“控地”。海鹽縣積極探索批后監管新模式,深入開展供而未用專項行動,初步形成項目建設管理以“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機制,切實提高了土地實際利用效率,有效地促進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簡化各項監管流程,全面推行各項業務辦理的標準化、流程化,提高企業辦事效率。針對疑難項目,縣政府召集相關部門,組成項目推進小組,實地考察了解項目進展,商討問題解決措施。每季度對全縣責任主體的完成進度進行通報,并按完成率進行排名。近三年來,全縣項目開竣工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項目違約率較低。到2017年底,全縣列入2017年專項行動考核的107個開工項目,已開工101宗,開工率為95%。列入2017年專項行動考核的79個竣工項目,已竣工62宗,竣工率為78%。

抓好“供管鏈” 土地管理一張圖

3天內完成土地成交確認、土地出讓合同簽訂、土地出讓金繳納、不動產權初始登記,嘉興鹽臻食品有限公司在土地摘牌后,海鹽國土暢通項目推進綠色通道,創造了又一新紀錄。

圍繞“審批再提速、服務再提質、打造最優發展環境”這一主題,海鹽國土破除壁壘,在行政手續上做“減法”,在服務上自我加壓,創新工作機制,不斷簡化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積極為項目審批、開工、建設提供便利條件,并啟用了土地網上交易平臺,重點項目跑出了海鹽“加速度”。

據介紹,針對重點項目,海鹽國土打造了“調查研究主動辦、跟蹤服務及時辦、重大項目優先辦、多頭管理協調辦”的模式,全力全速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對符合規定的報件申請,尤其是民生工程、重大線性工程項目和能源建設項目,做到隨接、隨轉、隨審、隨報。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海鹽縣創新建立“3+3+1”供地審批模式,即鎮、街道提交供地申請材料后,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供地材料審核、草擬供地方案、提交局供地會審會討論、呈報縣政府審批;縣政府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審簽;批準后供地方案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掛牌公告。整個供地時間縮短了50%以上,有力保障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

為推進項目盡快落地,縣國土資源局還將建設項目用地預審事項下放至各鎮(街道)國土所受理、出件,對項目預審和用地報批進度實行全程跟蹤服務,變坐等服務為提前介入和主動指導,加快建設用地預審和審查報批進度。

今年以來,海鹽縣加快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供管鏈”為抓手,不斷提升新常態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努力破解用地瓶頸,有效保障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引領,用地結構再優化。海鹽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土地質量調查成果服務應用于土地管理“一張圖”平臺建設,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上圖入庫落地到戶工作,共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2.1萬畝,占耕地總數的81.75%,其中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19.4萬畝。共設置保護牌199塊,保護界樁2193個,簽訂責任書107份,發放保護卡3萬份。不斷加強規劃指標計劃指標的管理和創新,完善《海鹽縣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配辦法》,全縣共申請使用縣級規劃預留新增建設用地744.8畝,保障了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外的民生、基礎設施、新農村等項目的空間落地。

深挖倒逼,用地潛力再提升。建立差別化的土地配置措施,探索工業用地分階段出讓、創新型產業“先租后讓”彈性供地方式,以節約集約用地為支點,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今年全縣累計差別化供地131宗,面積5378.5845畝,彈性出讓年限3宗,差別化地價10宗,出讓合同多方履約監管92宗。同時,積極推進低效用地“二次開發”,低效用地再開發面積654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07.3%,盤活存量建設用地4027.6畝,完成年度任務的406.8%。

多方聯動,土地監管再強化。強化屬地鎮、街道土地管理主體責任,實現權力下沉,縱深加大衛片整改督導和新增違法用地巡查檢查力度。今年以來,共拆除衛片違法用地圖斑72宗,面積217.87畝,向綜合執法局、水利局移送疑似違法用地圖斑113宗,面積161.9畝。立案處罰無證采礦1起,沒罰金額17.77萬元。加大農房違法用地和設施農用地整改,累計完成農房違法用地整改103宗,面積17.76畝,建筑面積22904平方米;完成設施農用地違法用地整改4宗,占地8.13畝。

立足依法用地 打好集約攻堅戰

當前,海鹽縣正處于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的關鍵時期,土地作為緊缺戰略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近年來,縣國土資源局加快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生態創新把住“紅線”,打響集約用地攻堅戰。

抓“統籌”,加快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利用城鄉增減掛鉤政策,盤活大量低效、散亂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逐步把全縣105個行政村3600多個自然村落集聚到9個新市鎮和54個左右的城鄉一體新社區。項目帶動了大規模的土地開發整理,整治了177個空心村、小散村,整合了千畝以上連片良田28塊,累計流轉20.17萬畝,流轉率達62%。同時,實施村莊有機更新,將戶均用地從1.1畝控制至0.4-0.5畝,節余土地用于支持城鎮產業發展,增強了城鎮發展活力。截至2018年6月底,全縣已批準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100個,整治建設用地1.59萬畝,實施農房搬遷1.18萬戶,通過整治獲取增減掛鉤指標1.61萬畝,批準建新用地1.89萬畝,其中用于農民安置與新農村建設0.79萬畝,支持城鎮產業發展1.10萬畝。

通過土地整治實現了“生態得改善、農民得實惠、城鄉得發展”的多贏局面。從2012年起,海鹽縣連續六年獲嘉興市土地整治優勝單位。并以此為龍頭,帶動整個“三農”工作的開展,不斷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實現非農就業和市民化。

促“改革”,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出臺《海鹽縣關于開展村級土地民主管理創建活動的實施意見》,完成10個村(社區)的試點驗收,考核達到優秀的村(社區)給予一次性10萬元的獎勵,實施村莊有機更新可獎勵5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專項用于農民建房。同時,加快推進村土地利用規劃編制試點,百步鎮五豐村作為省級試點,已完成整個村域8.25平方公里的規劃編制,預計近期2020年前完成城鄉一體新社區的建設和傳統自然村落的改造提升,遠期2030年形成配套設施全、百姓安居樂業、富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

查“違法”,啟動執法監察“亮劍行動”。結合衛片執法、“無違建創建”“雙拆雙引”等工作開展聯合執法,共拆除違法用地圖斑42個,面積46.65畝;移送違法用地圖斑106個,面積132.45畝。集中整治永久基本農田違法行為和農村違法用地突出問題,凡是在已經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范圍內新發生的違法用地行為,一律“即查即拆”。截至目前,共排查設施農用地違法用地4宗,占地8.13畝;排摸農房違法用地106宗,占地18.38畝、違法建筑面積23984平方米,其中完成整改37宗,面積6.06畝,建筑面積9187平方米。

2018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海鹽國土將繼續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推進安全、綠色、高效、法治、和諧的美麗國土建設,努力開創國土資源工作新局面。

標簽:海鹽縣;用地;土地;整治;國土資源;海鹽;集約;節約;違法;縣國土資源局責任編輯:朱斌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