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環境整治,一場提升城市品質的持久攻堅戰

發布時間:2018-07-25 07:19:20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 厲曉杭 北侖記者站 顧霄揚 通訊員 支倩君

  小浹江景色。(王金忠 厲曉杭 攝)

  “小手拉大手”,小港街道紅聯社區倡導垃圾分類。(余澹 厲曉杭 攝)

  居民在新建的江邊公園跳舞。(賀劍君 攝)

  人物名片:柯靜君,1993年參加工作,現任北侖區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

  背景透析

  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城鄉環境面貌,不僅代表城市形象,反映居民整體素質,更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開展環境整治,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重要舉措,也是讓城市的發展更均衡更充分的手段之一。

  隨著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整治等政府職能重心不斷下移,街道鄉鎮逐步成為主體責任單位。在近郊涉農街道轉型過程中,環境整治是一道必考題,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

  北侖小港街道位于甬江南岸,與鎮海隔江相望,地域廣袤,河網密布,面積63.9平方公里,下轄38個建制村和14個社區,是一個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特征的涉農街道。近年來小港接軌東部新城,城市化快速推進,城鄉環境整治破難攻堅率先提上日程。

  本期,小港街道黨工委書記柯靜君作為受邀嘉賓,就環境整治與城市品質提升這一話題,進行解析探討。

  記者:當前,寧波正全力推進“六爭攻堅 三年攀高”行動,城鄉爭優是一個重要內容。如何看待環境整治與城鄉爭優關系?作為一個半城半鄉的近郊涉農街道,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環境整治呈現什么樣的特點?

  柯靜君:環境關系民生,絲毫馬虎不得。比如河道污染、亂搭亂建、散亂污企業經營秩序混亂、城鄉接合部環境臟亂差等等,這些問題一度是近郊街道的痛點,更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質量。通過環境整治,可以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品質品位,推進城鄉爭優。

  小港是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啟動區所在地,是寧波開發開放的前哨,經濟十分活躍,但也產生不少環境歷史欠賬。現在我們建成區有4.3平方公里,這片區域我們叫“老城”;已在開發建設的近3平方公里青墩片區,我們叫“新城”。正在謀劃啟動的濱江地塊,面積7平方公里,我們叫“未來之城”。小港還有28平方公里生態隔離帶,里面散布著不少鄉村。環境整治,“老城”難題多,在城區,我們主要依托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一抓手,外部提升“顏值”,里面做好“微創”;在農村,我們主要以“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行動、“三改一拆”為突破口,實施鄉村振興,城市鄉村兩手抓,進行全域治理。這是我們近郊街道進行環境整治特有的方式。

  在環境整治中,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得益,這是一個重要原則。比如最近我們結合危舊房改造,把北侖區衛生局、區糧食局等在小港閑置的老舊危房,通過國資劃撥,統一整理出來,計劃建設7個停車場約600個車位,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只要把事情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那工作就好推進了。

  記者:良好的城鄉面貌,對城市發展來講,至關重要。近郊區域城市化推進最為快速,對城市品質也勢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環境整治過程中,您覺得哪些問題最難攻克?

  柯靜君:我覺得最難治理的是城中村,這直接影響城市品質。小港有兩個城中村,目前還沒有拆遷計劃。拿紅聯村舉例,這個村有2.2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000多,外來人口5000多。人口密度大、基礎設施缺失,空間布局混亂,導致環境衛生、消防安全、治安等問題非常突出。城中村怎么管、怎么改,是我們基層干部討論最多的問題,也是困擾我們的難題。

  還有就是垃圾分類,這是一個熱點難點問題。分類標準不一、居民積極性不高等,都是阻礙垃圾分類順利推進的重要原因。我們有本地人口5萬,外來人口10萬,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與寧波城區居民的環境意識相比,我們有較大的差距。現在我們有14個社區和38個建制村,分別都有試點在推。其實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關鍵在人,在于居民的素質提高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升,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久久為功。

  記者:隨著環境整治更深層次推進,在體制機制上,你們有何創新?

  柯靜君:我們的理念是抓牢關鍵,但從“小處落筆”。為此,我們成立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規劃設計、環境衛生、道亂占、車亂開、線亂拉、散亂污行業整治、水體清潔、拆遷征收、美麗商業創建等12個專項小組以及機動保障小組,實行網格管理,全面定崗、定人、定責、定時。

  應該說,專項小組職能分得很細了,比如涉及道路沿線整治、亂拉電線、亂放養、拆違、剿劣等,大多是小點,但只有扎實抓好每個小點,才能各個擊破。農村環境整治也是一樣,由專項小組主抓治水、拆違兩大關鍵問題,衛生保潔、治安巡邏等小點則由村里整體統籌。

  記者:環境整治中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反彈。堅持不懈,方能見到成效。你們有何良方?

  柯靜君:談個很現實的問題,盛夏到了,雨水少了,地方上最怕的就是水質反彈。水的問題,是環境治理的核心問題。事實上,治水是一場系統而漫長的硬仗,能把水的源頭問題治理好,環境自然會提升。近3年,在區、街道兩級財政支持下,我們先后投入了1.3億元,每個村挨家挨戶截污納管,對于散落在村里的企業,我們也把管網通到企業“家門口”,從源頭上治理。到今年年底,小港要全部實現污水零直排。

  去年,我們的小浹江被評為浙江“最美家鄉河”,這得益于北侖區先后投入20多億元進行綜合整治。小浹江邊的合興村,因為水環境好了,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真正可以享受到“水清岸綠白鷺飛”的江南美景。

  還有垃圾分類問題,也是比較容易反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推進工作。比如,安置社區中,我們通過“小手拉大手”,一個孩子可以帶動好幾個大人;在年輕人較多的社區,我們通過“老年漂”這個活躍的群體去傳導理念,逐步滲透;在農村,這是一個熟人社會,則通過黨員帶頭發動工作。

  記者:城鄉顏值高不高,群眾參與度和獲得感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標。如何調動群眾共治共管的積極性,建立起快速響應機制,共同參與城鄉環境治理?

  柯靜君:一個環境優美、文明有禮的區域面貌,承載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基層,班子好不好,黨建強不強,是很要緊的。我們社區和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沖在一線,帶頭整治拆除違建、清理垃圾、處理亂堆亂放,積極參與河道和鄉道、村道清掃。還有很多覺悟高的農村老黨員主動做“路長”、認領“門前三包”,自覺布局庭院、潔凈環境等,把自家的小環境搞好。現在,我們基本形成了基層黨組織牽頭、一線黨員帶動、群眾積極響應的氛圍。

  我們紅聯社區有居民5000戶,常住人口1.5萬,長期面臨無物業小區多、弱勢群體多、外來人口多的“三多”難題。我們孵化了50多個功能各異的社會組織,形成了20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服務轄區社區居民。紅聯社區有黨員136名,其中70%加入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我們主要依靠社會組織的力量,黨員帶頭發動群眾,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實現居民自治。

  記者:環境整治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這就要求政府以“繡花功夫”,從細節入手,注重平常,堅持經常,而不是走過場。你們如何提升管理水平?

  柯靜君:現在省里在推“四個平臺”建設,也就是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功能性工作平臺。這里面,我們目前有95個網格長,495名網格員,他們每天在巡邏并向平臺匯總信息。

  這495名網格員以及他們建立的微信群中的“群眾”,就是移動“探頭”,可以深入到每個邊角和監控盲區,不斷去發現問題。比如哪個死角有居民偷倒垃圾、哪個排污口有污水偷排,網格員都會第一時間上報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發現機制。我們要充分發揮好移動“探頭”的作用,一邊發現,一邊馬上派出相關人員去解決問題,實現高效管理。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同時實現網格運作效率“再提升”。

  記者:在環境整治過程中,還有什么問題亟待解決?

  柯靜君:現在比較困擾我們的就是裝修垃圾和工業垃圾的處理問題。生活垃圾已經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運作處理機制。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垃圾每年都在增加,導致經常出現亂堆亂扔的現象。舊沙發、舊床墊這些大型的垃圾,垃圾回收站是不接收的。裝修垃圾往哪里去,這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全部通過環衛站拆解處理,工作量較大。現在我們街道轄區內有一家企業,可對裝修產生的混凝土、磚塊等通過破解,制造透水磚進行循環使用,一定程度緩解了裝修垃圾處理壓力。

  還有就是中小企業工業垃圾偷倒問題。大企業實力強,基本上與專業的固廢公司簽訂協議,有專門的處理渠道。可很多中小企業沒有這樣的條件,絕大多數是服務外包,找私人單位把垃圾運走。而這些垃圾的去向,如何處理,就成問題了。下一步,我們將通過逐家排查,弄清底數,要求企業規范處置。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杜絕偷倒亂倒現象。

  基層音符

  長山社區黨支部書記黃丹霞:

  隨著綠色生活的理念不斷普及,社區都在倡導垃圾分類。我們是典型的安置社區,居民環保意識相對薄弱,推廣難度比較大。我們動了很多腦筋,比如推廣“小手拉大手”活動,發動小朋友進行垃圾分類,并開展優秀家庭評比活動,通過孩子的帶動,讓更多家長參與進來。相比苦口婆心地勸導、挨家挨戶宣講,由孩子帶動家庭積極響應綠色生活、加入生態文明的優化行動,這樣的宣傳、倡導方式更能提高居民的參與度。

  紅聯社區志愿者虞偉君:

  我是鎮海煉化的退休職工,退休后就加入了社區志愿者隊伍,主要負責環境衛生這一塊。紅聯社區老小區、無物業小區特別多,小區牛皮癬、小廣告多,菜場周邊垃圾亂倒等現象也是屢禁不止。我們每個工作日都有志愿者在服務,可有時候我們前腳剛把小廣告清理完,后腳就有人把廣告重新貼上了,志愿者花了很多心血,卻做了“無用功”。我認為,把環境問題搞好,最重要的就是全民動員,不斷提升居民素質。

  紅聯社區黨委書記徐寅紅: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我們社區專職社工只有12人,要服務1.5萬人口,真忙不過來。現在社區孵化培養了55個社會組織,他們發揮自身優勢,拓寬了社區服務領域,也使服務更為多樣化。環境綠化管護、無物業小區自治,這些難點問題,基本由社會組織承擔解決,這也大大減輕了社區的負擔。像前進小區是個無物業老小區,以前環境問題特別多,自從有了“義管家”志愿隊伍,矛盾和問題大大減少。

標簽:整治;環境責任編輯:仲瑤卿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