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鋮 通訊員 錢凌蕓)浙江近日發布的“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將浙江打造成生態宜居大花園。
這份對“美”的追逐,浙江已持續多年。15年前浙江啟動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拉開了村莊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序幕。15年里,浙江歷屆省委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抓,造就了浙江的“美麗鄉村”。
云和浮云溪畔四季花田。(拍友 吳春平 攝)
行走在浙江農村,潺潺流淌的溪水,清澈見底,惹得你想掬起喝上一口;清冽的空氣,被草木的芬芳浸透,誘得你想敞開胸腔勁吸……除了美麗的自然生態之外,這里還有“公共交通到村頭,硬化路面到地頭,超市到門頭”的場景,城鄉真正實現了“無縫對接”。
橫坎頭村
扮靚美麗走廊
“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啦!”今年3月1日,位于四明山革命老區的浙江余姚市橫坎頭村,村民奔走相告,沉浸在喜悅和激動之中。
“15年前到你們村的情景我都記得,我一直惦記著鄉親們。這些年,村黨組織團結帶領鄉親們艱苦奮斗,發展紅色旅游,利用綠色資源,壯大特色農業,把村子建設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文明村,鄉親們生活不斷得到改善,我感到十分欣慰。”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說。
四明山的山川草木,見證著習近平同志對浙江農村15年的惦念和關心。
15年前的浙江,農村建設和社會發展明顯滯后。“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垃圾無處去、污水到處流”等現象十分突出。據省農辦摸排,當時全省有3萬多個村莊環境較差。
時光不可倒流,但生態可以重構。針對農村人居環境與群眾要求越來越不適應的實際,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決策,由此開啟浙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大行動序幕。
依托“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抓手,浙江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起步,不斷拓展建設內容,形成了整體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
截至2017年底,浙江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占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74%的農戶廁所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的建制村全覆蓋,41%的建制村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水果上市的季節,一到周末,橫坎頭村的山野小路上就停滿了浙江各地自駕前來采摘游客的車。
“以前從余姚市區到村里得開兩個小時的車,現在路好了,我這個園子,一天下來也能有300多人次的客流量。”種植戶何達峰說。
從2003年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到實現 “農村公路村村通”“農村客車村村通”,隨著“千萬工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看到,串起鄉村的美麗經濟走廊不斷延伸。
走在橫坎頭村的鄉間小路上,目之所及有不少果樹。2015年,從事印刷行業的何達峰,接手了村里的櫻桃示范基地,在這里開始了他的“種植夢”。在“何達峰”們的帶領下,橫坎頭村的1000多畝農田種上了各種小水果。
橫坎頭村的“農旅結合”也帶火了當地的民宿行業。68歲的黃彭勛是橫坎頭村第一個經營農家樂的,最忙的時候他一天就要接待50多桌客人,2017年的凈利潤就有78萬元。看著黃彭勛生意如此紅火,橫坎頭村和周邊幾個村里的不少村民都辦起了農家樂。
因地制宜,生財有道。2017年,橫坎頭村村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2700元提高到27568元,增長了10倍。
嘗到甜頭的橫坎頭村容顏大變。“紅色旅游”和“綠色發展”使得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從當年負債45萬元到村級固定收入260余萬元,被評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國文明村。
村委會主任成燦林介紹,橫坎頭村擁有中共浙東區黨委舊址、浙東行政公署、浙東抗日軍政干校等紅色旅游資源。過去游客大多只到舊址參觀,現在不少客人還想到村里來逛逛,體驗美麗鄉村的新氣息。記者了解到,為了留住更多客人的腳步,村里正在請專家謀劃新的規劃。
大路村
激活美麗經濟
從道路硬化、垃圾收集、衛生改廁,到面源污染整治、農房改造建設,再到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實施“千萬工程”以來,浙江農村的面貌大變,也讓農產品有了新賣法。
桐廬大路村有條叫前溪的河穿村而過。記者走進前溪邊的一家民宿“聽雨樓”。民宿的一角,整齊碼放著各種本地土特產,其中還有一袋袋包裝精美的“橫山翠谷”禮品米。
“水質越來越好,我們這里出產的農產品更好賣了。”據大路糧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樟強介紹,“百斤魚(甲魚)、千斤糧、萬元錢”這句順口溜,說的便是村里發展的“稻魚(甲魚、泥鰍)共養”模式。
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麗生活,“三美融合”帶給浙江鄉村勃勃生機,也不斷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給鄉村百姓帶來“美麗經濟”的綠色收入。
如今,大路村已經開出了八九家民宿,每到周末都是家家爆滿,但村黨委書記查正文并不滿足,“‘產業興旺’被列為鄉村振興的重點,桐廬許多依靠美麗人居環境出名的鄉村,都面臨著如何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如何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等難題,大路村當前的關鍵,就是利用村莊優勢發展產業,建立村民和村集體經濟共同增收機制。”
今年年初,大路村的“呱呱叫”歡樂農場項目脫穎而出,成為全縣首批3個基金投資項目之一。當地利用糧食功能區內機耕路、水溝、田埂等建設七彩長廊、水果走廊等,打造親子游樂園,同時利用復墾農田打造農耕體驗園區,預計能為大路村帶來每年5萬人次以上的游客數量,也能為村民帶來更高的分紅收入、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契機。
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對“美麗鄉村”顏值的訴求不斷提升。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這場跨越15年的美麗接力,仍在不斷升級,到2020年50%以上縣(市、區)將力爭達到美麗鄉村示范縣標準;建成1萬個A級景區村莊,其中3A級景區村莊1000個。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