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翁杰 通訊員 鄭盈盈 徐鶴群)6月20日,浙江入梅,迎來了主汛期,萬里堤防面臨新的考驗。一旦出現災情,如何確保水毀堤防能夠及時修復,一直是擺在各地水利部門面前的難題。
如今,溫州創新堤防災害風險防控改革,破解過去因財政經費撥付不及時、金額不足導致堤防難以修補的困境。今年入汛不久,溫州水利局就與人保財險溫州市分公司、人壽財險溫州中心支公司等兩家保險公司共同組成的承保機構簽訂協議,用1000萬元保費為溫州全市范圍內1234公里3至5級堤防上保險。這樣一來,一旦發生災情溫州水利部門可在災后最多獲賠3億元水利修復資金。
千里堤防集體投保
破題沿海堤防災害風險防控一直是溫州水利改革的重點。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期間,共有10個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溫州,當地累計投入水毀水利工程修復資金4.86億元,其中一半以上水毀水利工程為堤防損失,且多集中在3級以下堤防。
“過去10年,溫州每年安排500萬元,水毀工程修復資金完全依靠于此筆資金。”溫州市防辦主任黃凡說,實踐表明,這樣的預算安排,直接造成“平安年份資金結余、大災年份資金不夠”。
在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看來,此次溫州引入保險機制,可以將不固定的災害分散支出轉化為可預算安排的固定保險費支出,分擔和轉移政府風險。
溫州的水利堤防投保并非全省首創,此前各地也有不少嘗試。“之前,一些地方對于堤防保險的探索,大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哪里最容易發生災害就投保哪里。”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分析,但這樣的運作方式,保險公司顯然不愿意。因為和其他政策性保險相比,水利工程的保險具有高風險性、高賠付率和高虧損率的特點。
針對此,溫州創新采用了全市統一投保的方式,用“全市一盤棋”來貼補部分重點受災點,分散災害風險。即溫州全市11個縣(市、區)和1個市級功能區打包為一個招標人,由溫州市水利局統一招標后,各級水利部門與對應的保險公司簽訂協議。
今年,溫州全市防汛防臺抗旱應急經費從500萬元增加至1000萬元,這筆錢被用作全市1234公里3至5級堤防的保費。黃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雙方約定的賠償標準,投保的堤防設施出險后,每次事故賠償上限為每縣(市、區)每年保費的20倍,全年累計賠償額度為總保費的30倍。這意味著,可以實現用1000萬元資金撬動3億元的堤防修復資金大杠桿。
快速理賠減少風險
“如果今年再有水毀工程,保險公司的賠付資金第一時間就會到賬,我們立馬就能動手修復。”眼看著就要入梅,鹿城區防辦主任林峰心里比以往都更有底了。
前兩年,受臺風“莫蘭蒂”“鲇魚”影響,溫州市鹿城區玉林溪共有1.7公里堤防遭到破壞。林峰介紹,一直到當年12月底,財政資金到位后,這些受損堤防才開始動工修復。
玉林溪水毀工程的情況并非個例。按照慣例,堤防修復補助資金下達要經歷逐級上報、審核、審批、下撥等多個程序,時間在2至3個月不等。“可汛期臺風一個接一個,時間不等人啊!”林峰感嘆道,堤防的修復提早一天開始,就意味著多一天的保障。一旦有受損還沒來得及修復便又經歷新一輪損壞,災區往往措手不及。
時間就是保障!明確了這一目標,溫州在改革中探索建立了“應急搶修快速賠償”“重大災害預付賠款”機制和“保險快速定損賠付模型”,改變了目前國內保險行業的理賠流程和周期,從損失必須修復后再提供資料進行理賠核損和賠付,向先搶險搶修、可預付部分保險賠款的機制轉變,創新性地解決了修復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難題,實現了5天至7天內修復資金快速到位。
早在今年年初,溫州市水利局便要求各地開展水利普查和內部災毀統計,同時聘請了保險顧問公司,建立了以各縣(市、區)為獨立“堤防圈”的損失模型,并將堤防進行了結構性劃分,確定了每一個單項的金額。只要搶險過程中有人拍照、錄像等留下影像資料即可獲得正常的賠付。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實現水毀堤防工程的快速修復,保險公司還將預付款部分的最高比例提高至70%。
今年,鹿城區玉林溪整段長達2.5公里的堤防都被列入市堤防保險項目中。林峰說,這一改革帶來的最大便利就是修復資金到賬更快了。“有了現在這個機制,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受損堤防修復工作,在連續性災害中有效防止災情擴大,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多重保險”意在雙贏
堤防投了保,工程安全與否直接關系保險公司效益。就在今年汛前,一支由人保財險溫州分公司聘請的專業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溫州全市各條投保的堤防上開展巡查。
“通過信息化和物聯網建設,他們提供災前防災檢查和風險預警。”人保財險溫州分公司副總經理鄭忠勇說,為了盡量避免出險,他們會對堤防的“健康狀況”實行再監控,實現風險管理服務前置以及堤防安全動態監測。
政府為堤防“上保險”,還多了一層“保護罩”。在黃凡看來,保險公司參與和監督投保堤防的運行管護工作,將進一步提升工程安全監測、日常檢查、維修養護、事故處理報告等管理監督水平,實現對隱患的“防”和“控”。這是雙方在合作的終極目標上達成的共識。
“水利工程管理點多、面廣、專業性強,但是一直存在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人員不足等難題。”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購買堤防保險的機制,會倒逼保險公司主動參與和監督堤防的運行管護工作,作為水利工程管理維護的有效補充,將會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工程管理得越好,出險概率就會相對降低。據了解,溫州此次水利保險的雙方還約定,從保費中拿出不低于4%的資金成立堤防防災防損基金,用于提供該項目的防災防損服務。
6月20日,浙江全省進入梅汛期,水利工程災害風險防控的溫州模式效果究竟如何,將迎來實踐檢驗。本報也將對溫州此次試水堤防災害風險防控改革模式進行持續關注。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