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豬糞變沼液 田肥污染少

常山推廣循環生態農業

發布時間:2018-06-14 07:17:29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聶偉霞 縣委報道組 錢李源

  浙江在線6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聶偉霞 縣委報道組 錢李源)常山縣白石鎮草坪村農民已不用傳統的方式施肥了。

  在浙江偉盛牧業有限公司的278畝茭白基地里,千米長、碗口粗的黑色管子沿著田埂伸進農田,每間隔5米就有一個“水龍頭”,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會流出“自來”肥液,種田變得省時省力又環保。

  “自來”肥液來自哪里?來自該公司的地下沼液管道。

  日前,記者走進公司養殖場,只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聞不到記憶中的豬圈臭味。該養殖場始建于2008年,近年來,公司共投資600萬元打造了一套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陸續建成9000立方米厭氧池、22000立方米儲液池。生豬糞便、廢水經過處理,生成沼氣、沼渣和沼液。沼氣用于養殖場照明,沼渣用于制作有機肥,而沼液則通過地下鋪設的管道送到農田。

  “現在,養殖場除了年出欄5000頭生豬,還生產新鮮蔬菜、糧食等農作物。”浙江偉盛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建國說,這種變化主要歸功于“農牧精準對接”的新模式,通過對生豬養殖場排泄物治理,加強綠色肥料生產能力,精準配置相配套的農業基地面積和農作物。“養殖場生產的沼液被農作物就地就近消納,實現養殖不污染,農田更生態的綠色發展。”

  像偉盛牧業一樣,目前,常山的養殖場正發生著巨變,實現了治污設施配套、農牧結合數量配套、管網設施與植物類型配套的“三配套”新模式。

  常山是農業大縣,常年糧食種植面積超過16萬畝,胡柚種植面積10萬畝左右,2013年生豬養殖達到峰值34.6萬頭。以前養殖場廢物無處可去,糞污橫流、臭氣熏天,而農田缺少綠肥則過度使用化肥農藥,產生農業面源污染。

  近年來,常山實施農牧精準對接、養殖場區景觀改造、出臺消納標準等長效機制,全域推進生態循環農牧業發展。逐步完成55個生豬養殖場排泄物治理項目,建成沼氣池、儲液池8.2萬立方米,鋪設沼液管道25萬米。截至目前,該縣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7600余萬元,已配置1.1萬畝土地資源,建設茭白、胡柚、蓮花、水稻等種植基地。

  “采用‘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模式,用好‘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不僅關系到農村人居環境的好壞,還能生產大量有機農產品,改善土壤,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常山縣畜牧獸醫局有關負責人季土明說,過量施肥、盲目施藥不僅增加農業生產成本、浪費資源,也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水質富營養化。而常山的實踐表明,用上沼液后,每畝地分別實現化肥、農藥減量70%、60%,農產品增產20%以上。

  “以前一提養殖場就是感覺‘臭烘烘’,現在養殖場與農業種植精準對接后成了‘香餑餑’,我們都跟著養殖場‘跑’。”常山招賢鎮魯士村69歲的農民徐海福揮著鋤頭在地里除草、松土,他要將荒廢多年的土地整理出來種胡柚。原來,一座配備監控、液位儀、智能電表等現代化的智慧生態養殖場——常山大公生態養殖場正在魯士村動工建設。

  “新養殖場年出欄生豬10000頭,日產廢水約40噸,年產沼液5700多噸,能滿足近2000畝農田綠色肥料需求。”大公生態養殖場負責人吳世明介紹,屆時,養殖場的有機肥都將通過地下管道送到農田。

  “農牧精準對接解決了我們的難題。”魯士村黨支部書記鄭書舞說,有了有機肥的滋養,土地恢復了活力。魯士村共有農田、山地1600畝,多年來使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地板結,農作物產量不高、質量不好,有的耕地被拋荒。眼下,魯士村圍繞著大公養殖場進行著一場“鄉村振興計劃”,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形式成立股份制合作社,發展千畝胡柚、苗木、中草藥和蔬菜基地,統一規模化種植。

  常山將組織畜牧、能源、農作、土肥等技術團隊開展沼液質量標準制定,加快養殖場周邊低小散、半荒蕪種植消納基地協議流轉,形成規模農場主導、低小散種植基地配合的‘抱團’模式。計劃到2019年底,實現全域性農牧結合的定點定量精準對接。


標簽:養殖場;沼液;常山;農牧;農田;施肥;胡柚;對接;白石鎮;有機肥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