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可腐爛的,專人上門收集;不可腐爛的,統一予以清運

白塔圳口村:讓垃圾真正“各歸其所”

發布時間:2018-06-08 09:29:26 來源:臺州日報 記者 蔣虎雄

  眼下,全市各地都在大力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工作。村民扔垃圾時分類,村里收運到垃圾中轉站時又混在了一起,已經分類的垃圾最后“殊途同歸”,是各地普遍存在的一個尷尬現象。

res01_attpic_brief.jpg

圳口村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垃圾清運員將可腐爛垃圾投進機器處理。

  那么,如何讓垃圾真正“各歸其所”呢?6月1日,記者在仙居縣白塔鎮圳口村看到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做法:村民的可腐爛垃圾,由專人上門收集后,運到村里的垃圾資源化利用站處理,處理后的有機肥供村民取用;村民的不可腐爛垃圾,則由村里統一清運到垃圾中轉站。

  試過不少方法,效果仍不理想

  圳口村依山傍水,景色優美。2016年,該村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2017在仙居舉行的全國綠色化論壇,該村是參觀點之一。

  “農村垃圾分類,永遠在路上。”說起村里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過程,村支書王明奇感慨地說。

  2016年底,圳口村結合“清潔家園”建設,開始在村民中推行垃圾分類。全村205戶,全部配上了分類垃圾桶,黑色的裝不可腐爛垃圾,綠色的裝可腐爛垃圾。為了讓村民接受垃圾分類理念,村里組織了相應的宣傳推廣活動。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王明奇說,“像其他農村一樣,許多村民認為,能夠不亂扔垃圾就不錯了,搞垃圾分類根本沒必要。”

  針對這一現象,村里按照就近原則,又將全村劃分為21個協作組,每個組由一名黨員干部當組長,義務負責所在組村民的庭院保潔和垃圾分類工作。然而,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于組長外出做生意比較多的因素,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不得已,村“兩委”引入了經濟杠桿。原先的21個協作組進行了重組,合并成了15個責任區,負責人以在家的村民代表為主。由村里組織,每月對各責任區進行打分,排名前面的予以獎勵,靠后的則予以處罰。村民也一樣,垃圾分類做得好的,給予現金獎勵。

  此舉有效地激發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各責任區村民的榮譽感。但村里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的村民家里的垃圾分類搞得很好,但將垃圾投放到所在責任區的大垃圾桶時,仍然存在“一扔了事”的心態。“在家里分好了,到責任區大垃圾桶時又混了。”王明奇介紹。

  找到“妙方”,垃圾“各歸其所”

  一直以來,圳口都是白塔的先進村之一。“各項工作要做就做到位,是村‘兩委’一以貫之的工作要求。”駐村干部盧圣愷告訴記者。

  垃圾分類也一樣。去年5月份,圳口村在村北的小樹林里建起了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引進了智能化的處理設備,村民的可腐爛垃圾可轉化為有機肥。村“兩委”多次研究后,終于找到了讓垃圾各歸其所的“妙方”。

  今年1月份,這種全新的垃圾分類模式在圳口村實施。村民家門口的分類垃圾桶照樣在,各責任區原先兩個大的分類垃圾桶,只留下了不可腐爛垃圾桶。村民的可腐爛垃圾,村里專門安排清運員,負責每天早上上門收集,再運至垃圾資源化利用站處理。

  與此同時,各責任區的負責人對所在區的垃圾投放情況負責,如果該區的不可腐爛垃圾桶出現可腐爛垃圾的,由村里進行處罰。

  “運行半年來,效果很好。”王明奇介紹,如今村里的垃圾分類已經相當徹底。平時,清運員每天收集到的可腐爛垃圾一般在五六十公斤,遇到節日或者旅游旺季時,有時候高達200多公斤。“這些垃圾經處理成為有機肥后,村民可根據自家需要到垃圾資源化利用站取用。”

  目前,在圳口村,垃圾分類理念已深入人心。記者在村里采訪時,56歲的王素琴正在家門口刨土豆。“奶奶!奶奶!這個皮是會爛的,等下放到綠色的垃圾筒里去。”她3歲多的孫子一臉認真地說。

標簽:村民;垃圾;腐爛垃圾;責任區;垃圾中轉站;農村垃圾;分類垃圾桶;有機肥;垃圾資源化;家門口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