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中華水塔”青海省“天上缺水、地上多水、貢獻了水、用不到水”。近些年,青海修復濕地,興修水利,做足“水文章”,欲沖破水資源短缺“瓶頸”。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及水源涵養區,素有“三江之源”“中華水塔”之稱。青海每年向下游輸送約600億立方米優質水資源,黃河36.8%的水量來自青海,有力支持了中國人口密集區和重要經濟區發展。
然而,青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中國的一半,且時空分布不均,屬干旱或半干旱地區,水資源利用率低。
“(青海省水情)天上缺水、地上多水、貢獻了水、用不到水。”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長嚴金海23日談及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時說,該省留不住水、調不動水、用不到水的問題十分突出,水資源短缺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南川河自南向北流經青海西寧核心城區。“以前,這里是個臭水溝,水臟、水混,泥沙含量大,垃圾隨意倒。”西寧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吳鈺順站在如今的南川河畔說,“經過三期綜合治理,改善了水質,河道既能防洪,還建成濱河景觀帶。”
青海省水利廳數據,近五年,青海水利投入占新中國成立以來該省水利投資總額的一半之多,沿黃河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基本建成,黃河干流防洪工程等加快實施,柴達木盆地水資源配置等項目前期工作正有力推進。
嚴金海介紹,青海加大了重點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和濕地的保護力度,筑牢西部水生態安全屏障。
目前,青海省到村五級河長組織體系已建立,5925名河長上崗履職,其中青海省委書記、省長、三位副省長分別擔任總河長、副總河長、省級責任河長。
同時,青海五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254平方公里,實施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等16處重要濕地保護項目,加強入河排污口、水源地水質監測力度。青海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斷提高,河湖水質持續改善。
此外,青海推動高效節水灌溉區域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基本實現農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五年解決102萬人次飲水安全問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5.4萬畝。
嚴金海說,青海要落實“東西部開源節流并重、南北部保護修復并舉”的水利發展思路,構建“以水保生態、以水惠民生、以水促發展”的水利發展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