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不好,看山水!經濟好不好,也能看山水!
苕溪見證
——經濟與生態曲線同向而行
春風又綠江南岸。西苕溪上,一艘艘集裝箱船從上港碼頭出發,滿載著綠色家居產品,駛向上海外高橋碼頭和洋山港,登上干線船發往全世界。經過“五水共治”、清水入湖及碼頭整治等工程,這條安吉的母親河愈發清澈。2020年,長申湖航道升級后,貨物通過能力將提高15%至20%,“黃金水道”將愈發繁榮,更具風情。
清水潤兩岸,勾勒出獨具風情的水鄉曲線。
因地勢偏低,梅溪鎮荊灣村曾十年九澇。這些年,“清水入湖”項目應急段工程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小城鎮環境整治等工作相繼開展。沒了水患之痛,荊灣面貌煥然一新。村里順勢而為,將水田連片、旱地成片,建成了濱湖景觀帶、夜商街,項目紛至沓來。總投資8600余萬元的“溪上桃園”項目啟動建設,借助荊灣的濱水資源、田園風光和錯落農房,打造集休閑采摘、觀光科普、餐飲住宿、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好環境才有好的發展機會。”村黨總支書記張利民對此深有體會。
西苕溪蜿蜒,滋潤了梅溪、溪龍、遞鋪的綿延茶山。“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去年,安吉白茶為全縣農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可這些年里,17萬畝的種植面積卻一直沒有增加。2014年,安吉提出“退茶還林”“退茶還耕”,僅去年就拔除違規種植的茶苗13000多畝。
任何產業都不能固步自封,安吉人在白茶發展已經做了諸多嘗試。上月,宋茗白茶投入3.6億元建設的茶博園一期開園了。園區不僅含有千畝白茶精品園,還建有度假酒店、影視基地、博物館,越來越長的產業鏈條,實現了一二三產聯動。
關于發展,安吉人并非一直如此的氣定神閑。對于綠色發展,也并非一蹴而就。這里曾只爭朝夕地追趕工業化,但隨即遭到了“重擊”。要環境還是要發展?安吉彷徨過,動搖過,迷惘過。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二次來到安吉調研。在余村的會議室,村干部在匯報關停三座礦山和一座水泥廠時,流露出一絲不舍。習近平諄諄告誡道,既然要“生態立縣”,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以環境為代價,去推動經濟增長,因為這樣的增長不是發展。
一席話堅定了決心。安吉人意識到,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歷史的發展并不限于一條直線,他們要探索的是一條超越傳統工業文明的發展之路,在“發展”和“保護”的兩難中,更好地“有所為”,堅決地“有所不為”。
十余年來,安吉歷屆領導班子對“堅持生態立縣、突出工業強縣、加快開放興縣”三大戰略始終堅守不渝,嚴格守住一條高壓線:污染項目不進來,進來項目不污染,真正做到了綠色產業“興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從2005年到2017年,安吉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達到12.4%,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從7034元增長到27904元,超過全省平均值2948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曲線保持著同向而行、同步而進。
以退為進
——綠色發展創造新增長極
這些年來,安吉大地處處可見“以退為進”景象。歷年的工業經濟政策中,環保始終有著一錘定音的否決權。高懸的環保利劍,與“低小散”行業整治有機結合,與環保項目實施有機結合,為生態工業筑起綠色屏障。2017年,我縣否決勸退不合符產業政策、高污染項目38個,還關停整治天子湖區塊膨潤土企業70家。
天荒坪曾一度是安吉工業重鎮,家庭工業發達,環境壓力不小。這些年,該鎮每年確立一個專項整治主題,竹拉絲、竹筷子、竹涼席、煙塵,去年和今年還持續推動違建企業規范整治,鼓勵企業“退二進三”。西鶴村里,鄭璋關掉了年產值上千萬元的涼席廠,轉而辦起民宿。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村里更多的涼席廠、拉絲廠轉型。
為護好水源,杭垓鎮上演了一出“退經還封”的“連續劇”。這些年,該鎮陸續封山育林、禁藥限肥,出臺《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如今,逾萬畝曾為百姓增收作出重大貢獻的板栗林雜草叢生,該鎮在林間種下珍貴彩色林木,建起千畝梅園。生態原鄉,靠著一個“原”字,引來了觀光客。
“以退為進”的智慧,讓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為之贊嘆。他說,“余村的實踐告訴了我們,保護生態環境和經濟的增長能同時實現。”“為環境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豐厚的回報”是如此喜人:僅2017年,安吉就新引進項目99個,其中,“大好高”項目42個,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娃哈哈國際科創小鎮、100億元的海游天地度假城、50億元的養生堂智能生活科技園、4.6億美元的敏實集團安吉總部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簽約或落地。
在廣袤鄉村,隨著“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深入推進,安吉把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美麗環境源源不斷轉化為美麗經濟。
環境好、生態美,上墅鄉劉家塘成了滬杭游客的“夢里老家”。每到周末,穿梭在竹林,徘徊在水庫邊,挖筍、抓雞、垂釣、涂鴉……每個人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村民就勢辦起了民宿和農家樂。村民吳云家的民宿開業3個月,營業額超過了10萬元。據初步統計,2億元工商資本主動找上門。如今,僅圍繞在水庫的休閑旅游項目就有環湖度假酒店、慢時光度假酒店、藝術山谷度假酒店和田中園等,村集體資產壯大到7000萬元左右。
以高家堂、雙一、橫山塢、魯家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示范村,以溪龍白茶園等為代表的休閑農業園區,以山川老樹林等為代表的精品主題農莊和民宿不斷涌現,全域景區雛形初顯。2017年,安吉農村接待游客數量達2200萬人次、總收入達280億元。“資源變資產、資本,美麗環境才能流水不腐、持續美麗。”當地村干部們說。
穿行在安吉,看到的是一個纖塵不染的生態世界,一個純凈雅致的綠色之都,一個生機盎然的活力之地。十多年前,習近平在安吉余村調研時曾說:“從安吉的名字,我想到和諧社會的建設,我想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我想到經濟發展的轉變。”如今,這已在安吉化作現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