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十八大以來,珍惜自然資源,推進生態文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態文明建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國土部門深入實踐“兩山”理論,積極以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開辟國土資源管理新途徑。在今年“地球日”主題宣傳周期間,本報開辟專欄進行介紹。
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礦業發展如何實現開發與保護并重,以最小的生態環境代價,獲得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是擺在我們眼前的新課題。近年來,我市國土部門以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為抓手,努力探索一條礦產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推動礦業綠色發展,為紹興生態文明市建設和“兩美紹興”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綠色礦山建設重在機制體制建設。通過這幾年的綠色礦山建設,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和機制。
一是綠色管控體系。在規劃布局上,做到了規劃到點,嚴格選址,準入管控。規劃禁采區總面積增加到1569平方公里,規劃開采區壓縮到166平方公里,加強禁采區管控,生態敏感區禁采,開采區集聚,促進集約開采;在總量控制上,嚴控總量壓縮數量,全市“十三五”期間礦山數量壓縮在60家以內,其中建筑石料壓縮在27家以內;在規模準入上,要求石料最低開采規模準入為50萬噸/年。
二是綠色開發體系。按照應建必建要求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嚴格按照開采規范有序、加工科學先進、資源高效利用、工藝節能低耗、管理現代高效的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強化礦山開采、加工、運輸全過程監管,最大限度減少礦山開采對大氣、水資源等影響,累計建成綠色礦山34家;加大礦山粉塵防治,出臺粉塵防治辦法和規范、標準,在開露天礦山粉塵防治全部達標;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做到“吃干榨凈”。
三是綠色行動體系。以千礦整治、百礦示范、“兩路兩側”、“四邊三化”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開創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對在開礦山,加強監管,督促采礦權人按開發利用方案實行“邊開采、邊治理”,不留生態欠賬;對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加快生態環境治理進度,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完成省、市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全市143個廢棄礦山治理任務,并按照宜耕則耕、宜景則景、宜建則建的原則,盤活利用廢棄礦地,促進礦地綜合利用。
四是綠色管理機制。構建“政府牽頭,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的綠色管理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聯合踏勘、聯合論證,聯合巡查、聯合執法,聯合懲戒失信“黑名單”,實行合同契約管理,并負責規劃編制審批、采礦權設置、凈采礦權出讓、政策處理等。而企業作為綠色礦山建設的主體,主要負責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粉塵防治、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閉坑恢復治理與復墾。
在新的發展時代,紹興市推進礦業綠色發展,將采取以下6項新舉措:
一是推進綠色開發新布局。以統籌礦產開發與生態保護為重點,著力推進礦產開發布局優化,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開發新布局。二是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平臺。以建設綠色礦業發展示范為平臺,著力實施礦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礦業綠色發展新平臺。三是構建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以打造綠色礦山建設升級版為重點,著力實施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構建綠色礦山建設新格局。四是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以統籌礦產與礦地綜合開發利用為重點,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五是重塑廢棄礦山復綠新面貌。以廢棄礦山清零為重點,著力實施礦山復綠三年行動,形成美麗紹興綠色回歸的廢棄礦山復綠新面貌。六是建立采礦權精細管理新模式。以實施新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為重點,著力加強采礦權管理,形成采礦權精細化管理新模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