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美麗鄉村+美麗田園”,打造鄉村版美麗大花園,必須補齊“大花園核心景區”建設的短板,其中完善農民建房體系、提升農村特色風貌是關鍵,是“牛鼻子”。沒有美麗農房,就沒有美麗鄉村、美麗田園,就難以建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大花園。按照頂層設計、系統推進、制度保障的方式,完善農民建房體系,達到人與自然與建筑和諧統一、完美融合。
近日,我縣就圍繞如何建立農房管控長效機制、如何提升農房風貌、如何改善農房布局結構、如何美化農房庭院等內容,在“天下龍游”群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大家集思廣益,為打造鄉村“大花園”,完善農民建房體系紛紛暢所欲言、獻計獻策。現分期選登如下,以饗讀者。
●傅正軍(財稅局)
“房產”變“資產”
建議引導建房農戶關注“房產”變“資產”。現在城里的“房產”就是“資產”,可抵押貸款、可出售變現、可實現增值。農村的“房產”僅是“房子”而已,除了居住的功能,作為抵押物也很少得到認可。要抓好農村建房的管控,規劃是一個方面,執法是一個方面,更關鍵的還是轉變建房農戶的思想觀念。建議要引導建房農戶把關注點聚焦到怎樣把“房產”變成“資產”上,引導他們走集中集聚建房的路子!●張雄軍(溪口鎮)
創新指標調劑機制
創新一套農民占地指標調劑制度:一是確立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明確統計范圍,包括合法繼承祖屋、圍墻范圍內;二是實行階梯收費,凡在人均范圍內的,一律不收取,超過的,按階梯收取使用費(土地是集體的,個人只是使用權,超過的收取費用合情合理),交給村集體;三是合理調濟資金。一方面,可以用于集體公益事業;另一方面,可以補助給人均多少以下的農戶(也是扶貧)。●嚴士平(縣委辦)
破舊立新
關于農村建房和風貌管控的幾點想法:一是破除“我的祖屋要繼承”的舊觀念,一戶一宅的政策要嚴起來。二是破解“我的房子我作主”的舊觀念,審批的政策硬起來。三是破除“建房是農民自家事”的舊觀念,部門的合力聚起來。杜絕垃圾建筑,減少建筑垃圾,鄉村的風景會更美麗。另外,要先拆柴房、空房、無用房,再拆無法律依據的房。同時拆村民自我申請要拆的房,再者按當下要求拆的房。有空間才有風貌、有余地才有風景。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寸峰回路轉。●陳志芳(羅家)
多管齊下 合力破題
一是形成高壓態勢。讓農村建房理念、規范、程序等根植人心;二是組建專門機構。整合力量、嚴格行規、壓實責任和督查追責;三是整合管控力量。簡單的審批權下放、屬地管理、考核追責。要將規劃設計、建房審批、巡邏告知、違建執法、黨員干部違建處理、工商企業主農村違建等任務細化歸責到相應部門單位,形成農村建房一盤管控的大格局;四是加強服務保障。結合農村宅基地整理,積極實施下山脫貧、集聚建房、縣城購房梯度轉移獎勵補助政策。
●鄭強(督考辦)
工商資本介入
一是鄉村風貌提升離不開工商資本的介入。河北省2017年出臺文件鼓勵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合作建房,合作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可以打開我們的思路。二是農村發展要以留住年輕人為要,可以在現有政策框架下進行“土改”探索。不能忽視鄉賢回鄉的訴求。三是風貌提升不是高大上,規劃設計應立足于原生態,自然美。就像龍游徽戲一樣,有文化底蘊即可。總之,要有探雷的勇氣,才可能作出一番業績。●嚴明華(龍洲街道)
抓好三個“重點”
第一,抓住“重點人”是關鍵因素。發揮好機關干部的中堅作用、村干部的樞紐作用、黨員的先鋒作用,從而激發廣大群眾的主體作用。第二,制定“好規劃”是重要核心。要盡快完成全縣域村莊布局規劃,并在此基礎上分類管控、分類施策。完善村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切實做到集中建房規劃布局村村全覆蓋,合理安排農民居住點的布局、范圍及用地面積。新建的農房原則上選址于村莊集聚點,嚴格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規劃,路邊、河邊、景邊禁止批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盡量歸向集聚小區,不再零星建房。第三,強化“執行力”是根本保障。必須要以嚴的工作標準和實的督查考核,確保政策執行到位。對推進有力、實績突出的予以正向激勵,對工作推諉、敷衍塞責的及時啟動問責。●汪立云(縣府辦)
規范系列政策
農村建房是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從長遠看,應該就鄉村規劃、風貌管控、人口集聚、宅基地退出等出臺系列政策進行規范。從當前看,應該抓住審批、建設、監管三個重點環節,實行分級審批、按圖建設、綜合監管。審批環節分二步,鄉鎮負責建房權的核查審批,縣級成立農村建房管理中心,負責農村建房面積、立面、風貌的綜合控制、審批。建設環節,圍繞審批圖紙“一張圖”,重點要抓住建筑工匠這個牛鼻子。監管環節,以鄉鎮、村干部和基層國土規劃人員為主,縣級抽查現場核實為輔,盯住村干部、體制內人員、寓外人士等重點人員,抓住基礎澆筑、房屋結頂、立面噴涂等重要環節,利用釘釘等現代辦公軟件,一日一報告,實現農村建房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何軍(規劃局)
管好“三個標”
農村建房管控需要久久為功。首先近期要管住“坐標”。探索改革審批體制,不能一壓到底,可采用批管分離模式分級落實責任。實行鄉村初審,頂層審批,基層監管的工作模式,實現管控要求的剛性傳導,管住農房建設的坐標。其次中期要管出“指標”,控新整舊,示范先行。始終堅持規劃引領,劃定鄉村建設邊界,制定負面清單,削減建房增量。選擇部分重點村落,通過舊村改造,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退宅還耕,實現建設用地和耕地指標雙增。再次遠期要管出“目標”,減房聚人,城鄉統籌。通過政策導向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提高城市化水平,實現城鄉現代化。●毛祥光(東華街道)
抓重點強責任
一是要加強規劃。解決好住房建設哪里,怎么建的問題。解決好農民無序建房的問題。二是要抓牢重點。主要是要抓牢村里建房的重點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村里的先富起來的能人。這部分人或在本地或在外地致富,他們的內心會更有一種光宗耀祖的潛在需求,而實現這種需求的最外在的表現形式就是建房;第二類是村里的主職干部、村兩委干部、黨員;第三類是村里有影響力的人。三是要強化責任。鄉鎮街道和村要履行好屬地責任,國土、規劃、綜合執法等部門要履行好法定職責,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四是要及時處置。對新出現的違反農民管控的增量問題,一定要堅決及時處置,為提升解決存量問題留出時間。●王勝(水利局)
集聚加管控
從水利工程角度說,龍游的盆地結構給我們的供水造成壓力。我們城鎮化速度給地方政府造成的壓力,進入十三五讓老百姓喝上優質放心水給政府的壓力是無窮的。龍游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形成是否現實,值得商榷。提高龍游中心城區人口聚集度是首位選擇!是龍游的地形條件,水資源分布決定的。必須控制農村建房,尤其是高山遠山地區建房為首要條件,適度發展中心鎮,以中心鎮為前提的人口流向聚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投資,尤顯迫切!老百姓造幢房子三五十萬,要求政府配套也是幾十萬(含水電路訊污),農村飲用水建設也是大投入,所以我個人觀點是:集聚、集聚、再集聚!農村管控再管控!保留鄉村重扶持,鄉村振興重特色!
●馮雪外(城投公司)
借鑒兩種模式
農民建房管控模式有二種,一種是大拆大建型,如杭嘉湖地區的整村改造,我縣擬采用多個村(自然村)整合,統一新建一個類似翠竹新村的集聚小區; 另一種是局部修復型,逐年消化、整治“空心村”,成功案例如溪口鎮石角村、龍洲街道項家村、模環鄉姚西塘村、大街鄉賀田村。農民建房管控的核心是統一規劃,統一調整土地,從根本上防止個別建房戶盲目擴張院落,肆意相互攀比。●項勇明(詹家鎮)
政策執行要到位
目前,執行的農民建房管控制度都是有效的,像保證金制度,四到場,鎮村干部掛聯考核等等,關鍵是沒有認真執行到位。還有一個關鍵是現在農村的泥瓦匠給農民建房,他們既是承包者,又是房子的設計者,還是施工員,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很大程度決定了農民建房的格式和風格,而且他們手上都自己有幾套和咱們規劃不同的圖紙,村莊統一規劃設計的沒問題,如果是農戶原拆建或沒有統一規劃的建房就很難管控到位了。所以對農民建房的管控和村莊風貌提升首先要做好農村有施工證泥水匠的業務培訓!●林文建(小南海鎮)
增量抓管控存量抓改造
一、農村建房的事情不是一個小事,關乎民生,關乎發展,關乎鄉村振興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要慎之又慎的對待。二、新村是拆出來的,拆要拆得公平、合理;新村是管出來的,管要管得合情、合法;新村是建出來,建要立足現情,因地制宜。三、“增量抓管控,存量抓改造,風貌抓提升”是可行之路。四、雙“整”籌錢(農村綜合整治、農業政策整合),三大機制(專項指標、盤活集體用地、農村宅基地流轉)找地是有效辦法。●方金元(國土局)
問題導向 精準下藥
農房批建原拆建因有四鄰牽制,執行規范上要好于新建,問題最多的在散建、村莊擴展邊界建房,也是風貌敗筆之重點區域。諸多亂象主因在監管不動真,好人主義、不想得罪人思想作崇。社會治理有問題不能一味怪罪制度、機制不完善。要立足于盡心盡責,四到場真到場、屐約金也依規管理了,真有問題也是個案。問題導向、精準下藥是原則。風貌問題是農房批建管理中的短板,需從頂層設計、綜合施策等方面協作推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