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輕柔的音樂緩緩響起,一枚枚黃色的氣球帶著親友對故人的思念飄入空中,一條條綁在翠竹上的黃絲帶也隨風輕輕舞動……4月2日上午,安吉縣第四屆“竹之韻”生態安放儀式在安吉龍山源生態竹林園內莊嚴舉行。 12名逝者長眠青山翠竹下,回歸自然。
沒有鞭炮,沒有香燭,只有一排排沐著陽光隨風搖擺的翠竹,一個個寄托著思念的花籃。伴隨著悠悠的琴聲,在家屬們的目送下,殯葬禮儀人員捧著環保可降解的骨灰壇走進青山竹林,并將其深埋于土壤之中。與傳統墓區不同,生態葬區內沒有墓碑,入葬者的姓名鐫刻在竹制的紀念墻上,而骨灰壇經過一段時間自行降解后,最終會與自然融為一體。不少逝者家屬表示,選擇這種安葬方式,生態又環保,既完成了逝者回歸自然的心愿,也表達了生者對生命的崇敬,讓逝者能更有尊嚴地離去。據了解,安吉龍山源作為綠色殯葬竹林葬示范點之一,自2015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行了四屆“竹之韻”生態葬安放儀式,為69位逝者免費提供了節地生態安葬儀式。
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是深化殯葬改革、倡導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牢牢抓住生態殯葬這一殯葬改革的發展方向,積極推廣竹林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葬法,扎實推進市示范性公益性墓地建設。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明確標準、加大評估等方式,各縣區在開展公墓規范建設時,堅持墓地建設與周圍自然環境相融合,與節約土地、保護生態原則相適應,促進鄉村公益性公墓墓區園林化、骨灰堂周圍環境公園化。同時,加大資金投入,以獎代補支持墳墓治理和節地生態葬法工作,通過出臺鄉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設獎補辦法等,進一步完善節地生態殯葬設施。
隨著綠色理念在殯葬改革過程中不斷體現,我市已逐漸形成了文明節儉、生態環保、厚養薄葬的殯葬新風尚。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鄉村公益性公墓(含骨灰堂)596個,創市級示范鄉村公益性墓地145個,生態葬法覆蓋率達99%,公墓綠化率達85%以上。 80余位逝者的骨灰實施了竹林葬、水葬、樹葬、山林葬等生態安葬。“生態竹林葬”“無煙祭掃公墓”等模式已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品牌,節地生態葬等新型殯葬觀念正漸漸深入人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