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4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龔望平 施力維 報道組 龔獻明) 清明前夕,義烏市民政部門在佛堂望月山公園,為逝者舉行了集體安葬儀式。逝者中有23位從此長眠在綠樹旁、草坪下,14位的骨灰撒散在綠樹花叢中,以生態環保的方式回歸了大自然。
今年起,義烏啟動全域范圍無墳化治理行動。市級、鎮街級以及符合規劃的村級公墓將進行園林化改造,通過全面推行骨灰存放堂安放和節地生態安葬,掀起綠色、低碳、文明、節儉的殯葬新風。今年年底前,全市將完成主城區、新建或續建重點工程建設區、居民生產生活區、水源一級保護區、美麗鄉村精品線及可視范圍內的墳墓、不符合規劃的村級公益性公墓的治理。到2019年底,全市域范圍內實現 “無墳化”。
“2018年1月1日起,新死亡人員火化后以及遷墳遺骨二次火化處理后,一律實行骨灰堂安放或節地生態安葬。”義烏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賈華杰說,這對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拓展城市空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僅2017年,義烏市實行骨灰樹葬115例,撒葬16例,入骨灰堂安放1521例。
義烏市推行節地生態葬起步早,建立了完善的獎勵制度。2013年底,該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工作的意見》,擴大生態葬獎勵范圍,還大幅提高獎勵標準。樹葬、花葬、草坪葬的獎勵從3000元提高到1萬元,骨灰撒散的獎勵從6000元提高到1.5萬元,骨灰安放市規劃骨灰存放堂每例補助1000元。
“實現全域范圍內無墳化,須治理各類墳墓約30萬穴,難度很大,但隨著近年來的宣傳與引導,各種生態葬已日益深入人心?!辟Z華杰表示,義烏市下轄的大陳、上溪、赤岸等鎮街墳墓整治已見成效,骨灰堂安放、節地生態安葬等已成為主流安葬方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