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余杭區農林集團集中簽署了6個重大項目,其中5個落戶徑山鎮,初步投資預算近60億元。這些項目涉及文化+旅游、影視+旅游、農業+旅游、民宿+旅游等多個領域。值得深思的是,為什么這些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同一個西部鄉鎮?這無疑和徑山鎮生態環境優勢有關。綠水青山為“旅游+”產業發展騰挪更大的生態空間,帶來更多的生態紅利。
其中,水環境治理功不可沒。2017年,該鎮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中苕溪、北苕溪穿鎮而過,有區級河道4條,鎮級河道11條,村級河道19條,池塘222個,溝渠小溪42條,如此豐富的水資源是徑山踐行“兩山理論”、打造全域景區的先天優勢和底氣。為守住優勢和底氣,去年圍繞3A級景區創建和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禪茶第一鎮建設,開拓創新、狠抓水環境治理,成績斐然。其中,小微水體治理更是一大亮點。
從2016年起,徑山鎮率先出臺《關于徑山鎮全面推進小微水體整治實施意見》,對200余處小微水體落實“微河長”,進行網格化管理,并通過“以獎代補”機制,有力推動小微水體水質提升,該做法在全區作為典型經驗得到推廣。去年,徑山又試點前溪大池、廟前池、岡叉池等小微水體的美化提升,為今年轄區內200余處小微水體環境整體提升、打造“一塘一景”樹立樣板。
今年,作為全區首批“污水零直排”創建鎮,徑山提早謀劃、提前行動,目前已正式啟動“污水零直排鎮街”創建工作。根據問題清單,2018年,徑山鎮將完成污水零直排小區創建、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64家單位雨污分流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河道整治、河湖庫塘清淤、圩區堰壩提升改造、堤防加固、水利工程等共計11類33個區級治水項目。同步做好北苕溪支流大草畈河道綜合整治工程、長橋港(鎮政府段)生態治理提升工程、綠景村后諸河道清淤疏浚工程等共計4類13個鎮級治水項目。
此外,徑山自加壓力,將小微水體美化提升工作納入2018年鎮黨委政府“10+X”民生事件。在去年試點基礎上,對區域主要道路兩側、村社美麗鄉村創建重要節點及房前屋后的小微水體進行深入整治和美化。同時,對部分水塘進行生態養殖,開放公益性垂釣,以小微水體治理助力農家樂、鄉村旅游的發展,實現小微水體共治共享的美好愿景。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