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20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呂星華 記者 金許斌)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產和消費國,自2002年起,中國啤酒產銷量位列全球第一。以2016年為例,當年中國啤酒年產量高達4506.4萬千升,是排在第二位美國的兩倍,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5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啤酒制造也是有污染的。早在2010年,環保部編制的《清潔生產審核指南 啤酒制造業》(征求意見稿)就指出,啤酒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經濟效益低下,需要推行循環經濟、加強清潔生產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模式。但相較水泥、鋼鐵等重傳統重工業,啤酒行業的環境問題尚未引起廣泛關注。
市面上常見的啤酒主要使用罐裝和瓶裝兩種包裝形式。其中,占啤酒總量的90%以上的瓶裝啤酒,主要由啤酒、啤酒瓶、瓶蓋和標簽四部分組成,生產所需原材料、工藝流程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如下圖所示。
啤酒釀造過程耗水量大,其中一部分作為工藝用水,其余作為冷卻、洗滌和衛生用水。參考多個啤酒品牌年報中披露的數據以及學界對啤酒生產的生命周期分析,釀造一升啤酒需要消耗3.2至4升水。按照2016年中國啤酒消費量統計,生產4506萬千升啤酒的用水量高達1.4至1.8億千升。
與鋼鐵、水泥、火電等行業類似,日用玻璃制造業也是空氣污染的重要“貢獻源”,主要廢氣污染物包括:原材料運輸、存儲和處理時產生的粉塵、熔制過程中窯爐產生的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啤酒玻璃瓶產量達522億只。結合《日用玻璃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提供的啤酒瓶產排污系數計算,生產522億只啤酒玻璃瓶相當于排放1.5萬噸煙塵。
中國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調查顯示,中國某著名啤酒企業2017年因污水處理站厭氧工序產生的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受到北京市環保局處罰。該企業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間,還曾在糖化、過濾、制冷、污水工段使用48臺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IPE相關負責人表示,玻璃包裝可以重復使用,但目前中國廢舊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至15%,遠低于歐盟90%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回收機制和配套基礎設施的缺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為此我們建議更廣泛地借鑒德國Pfand回收模式,即在產品價格中納入啤酒瓶的押金,消費者將舊瓶退還給零售商時,可取回押金;而啤酒生產商負責將舊瓶運回工廠進行再利用。瓶子的押金按照類別統一制定,例如每個玻璃啤酒瓶的回收價格為0.08歐元,每個塑料瓶的回收價格為0.15歐元。另外,Pfand回收瓶的瓶身印有專門的標簽,便于回收機器識別。該模式在德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在減少新瓶生產的同時也減少了垃圾處理所造成的能源消耗。”該負責人說。
研究發現,將廢玻璃瓶加入窯爐可以降低熔制所需的溫度,延長熔爐的使用壽命。使用廢玻璃量每增加10%,可以節約2%至3%的能源。因此,建立啤酒瓶回收機制,提高廢瓶的再利用率,既可以幫助企業節約燃料成本,減少設備維護更新費用,還可以減少廢氣排放,有助于降低玻璃瓶生產乃至整個啤酒產業鏈的環境負荷。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