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 劉敬奇 攝
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的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是世界單體一次投運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這里處理每天從北京各區經分類收集和分選預處理后的生活垃圾和原生垃圾共計3000噸,占北京日產出全部垃圾的1/6。
2014年,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所在的循環經濟靜脈產業基地被評為北京市環境教育基地。去年以來,環境保護部提出“裝樹聯”,加嚴對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管理。為增進“政企民”之間互信,破解“鄰避”效應,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更加注重向公眾開放。市民通過預約,可以進入廠區參觀學習,了解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垃圾處理的最新情況。
北京1/6的垃圾如何消納?
通過規范操作和嚴格污染控制處理垃圾,年發電3.8億度,可供熱面積約100萬平方米
每天,一輛輛滿載生活垃圾的藍色翻斗車,沿著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運輸“單行線”,緩緩駛入寬敞的卸料大廳。當翻斗車的尾部對準緩緩開啟的卸料閘門后,駕駛員一摁電鈕,翻斗被慢慢升起,與地面呈60度角,一斗垃圾就這樣滑入垃圾池。
垃圾進入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之后,并不會馬上焚燒,而是在兩座垃圾池內發酵5天~7天,以提高燃燒熱值。經過充分發酵后,這些垃圾才被送進焚燒爐。
在控制室里,操作員一邊注視著監控屏幕,一邊通過操作桿熟練地控制橋式起重機的液壓垃圾抓斗。抓斗一把抓起重達10噸左右的垃圾,將其送入垃圾落料槽,再進入爐膛,落在傾斜的爐排上。爐排內的床面不斷翻滾、攪拌,完成干燥、點火、燃燒、燃盡的過程,燃燒后的爐渣經過排渣機排出爐外。
據了解,垃圾在爐膛內燃燒產生的熱量,會由鍋爐水冷壁、過熱器、蒸發器、省煤器等受熱面元件吸收,產生蒸汽,再經過主蒸汽管道進入汽機,推動汽輪機組發電。而蒸汽經空冷島冷卻后會變成水,再回收循環利用。
同時,垃圾焚燒產生的大量煙氣在經過“四通道”余熱鍋爐后,由尾部煙道引出,依次進入脫酸塔、布袋除塵器、脫硝塔,經煙氣凈化后,再將達標的煙氣經由煙囪排入大氣;而產生的飛灰則落入卸灰斗,再經過運輸鏈,排入飛灰倉,由專用汽車外運至專業單位進行安全處置。
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年發電3.8億度,可為周邊居民供熱34.9萬吉焦,折合供熱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約14萬噸標準煤,減排40萬噸二氧化碳。
垃圾焚燒廠可以沒臭味
多種技術手段將臭氣轉換為垃圾助燃能源,二噁英排放也微乎其微
記者走進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廠區及各操作空間,幾乎聞不到臭味。這是為什么?
原來,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進行了獨特的設計。垃圾進入垃圾池后產生的臭氣,原本是從壓力高的地方流向壓力低的地方,而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垃圾池被設計成負壓,比大氣壓還低,垃圾產生的臭味不能往上面的空氣中散發,只能被壓進垃圾池內。
此外,再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把臭氣封鎖在垃圾池內,將這些臭氣轉換成助燃能源送進焚燒爐,讓垃圾產生的臭氣成為垃圾助燃的能源。
在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參觀過程中,不少環保熱心人士都很關心垃圾焚燒的二噁英排放問題,詢問這里的二噁英排放值是多少,與北京市的排放限值相差多少?
建成之初,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就委托專業檢測公司對煙氣中的二噁英進行監測,檢測結果為0.034ngTEQ/m,優于北京市地方標準限值0.1ngTEQ/m,煙氣排放中的二噁英含量僅為北京市地方標準限值的1/3。
據了解,二噁英產生的條件是燃燒溫度不足800攝氏度。魯家山垃圾焚燒廠煙氣處理系統采用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煙氣處理工藝,并將爐內溫度控制在850攝氏度以上,二噁英幾乎被全部分解,產生量微乎其微。
自從2014年7月建成至今,魯家山垃圾焚燒廠已經先后接待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國內外媒體、專家學者和大中小學生等791批次,超過兩萬名參觀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