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綠色革命”的 “合擊戰法” (上)

——麗水市農村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工作調查

發布時間:2018-03-12 14:58:52 來源:麗水日報 記者 藍義榮 通訊員 張勤 夏霞

  云和石塘:垃圾兌換超市開出“連鎖店”

  3月6日,云和縣石塘鎮西灘頭村村民李貴釵,拎著一大袋飲料罐、塑料袋、水瓶等來到位于村中心的垃圾兌換超市。“以前家里、門口總是堆著垃圾,現在這些垃圾變廢為寶,正月里為我們家兌換到了價值100多元的生活用品。”李貴釵高興地說。

  在石塘鎮,除了這個位于鎮中心的最大的“垃圾兌換超市”總店外,人口相對聚集的規溪村、小順村、金山下村還設有分店,鎮里還利用垃圾清運車建立了“流動兌換服務點”。  

  作為全市“垃圾兌換超市”的發源地,石塘鎮采取“村民收集分類、定點兌換物資、政府補貼差價”的垃圾處理模式,激發全民參與潔化集鎮環境的熱情,大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2015年5月12日,石塘鎮在西灘頭村設立了垃圾兌換超市,引導群眾從源頭上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形成“家庭分類、積分兌換、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置模式,隨后在麗龍高速、53省道等沿線村莊推廣“垃圾兌換生活用品”理念,讓村莊之間的“垃圾超市”全線連接、全域貫通,從源頭上保障了白色垃圾不落地,鎮域面貌顯著改善,“十里云河、閑趣漁家”美麗鄉村樣板風景線品質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此外,石塘鎮在運營“垃圾兌換超市”的過程中注重品牌經營,設計了統一標識和統一形象,以“送垃圾回家,讓家園微笑”為服務宗旨,規范垃圾兌換細則和管理制度。超市的場地租金、管理人員工資、兌換商品采購和垃圾桶垃圾袋采購費用等,由云和縣宏盛物業管理公司承擔,政府則每年給予相應資金補助。超市還在鎮域內實施“環境美家庭積分兌換模式”,由小城鎮綜合治理整治小組對農戶進行“日檢查,周排名,月獎勵”的環境衛生考評制度,被評定為“環境美”的家庭,能獲得超市積分獎勵。

  截至目前,石塘鎮垃圾兌換超市的參與人數已達1.7萬人次,共回收易拉罐、塑料瓶、農藥瓶(袋)、香煙蒂、舊電池等181.2萬個。目前,云和縣赤石、緊水灘、崇頭、安溪、霧溪等鄉鎮的垃圾兌換超市也已陸續開張,實現了全縣“垃圾兌換”全覆蓋。

  松陽四都:太陽能漚肥實現垃圾“生態消化”

  松陽縣四都鄉是全市率先引進“太陽能垃圾處理中心”的鄉鎮。記者在位于莊河村的太陽能垃圾處理中心發現,盡管垃圾正在其中發酵,但中心外卻聞不到異味。這個處理中心的屋頂通過采光玻璃引進太陽能,而垃圾則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內發酵,部分廢氣通過排氣孔排出以解壓。

  垃圾處理中心定期投入的堆肥專用菌種,加速了可腐垃圾的分解過程,通過太陽能漚肥,大量益生菌群得以繁殖,促使有機肥生成,以滿足農作物生長及土壤養護需求,有機肥免費供村民使用,實現垃圾“生態消化”。目前,這個中心最多可處理80噸可腐垃圾,服務全鄉10個村。

  記者在四都鄉西坑村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綠一灰兩個垃圾分類收集桶,分別標注著“可腐爛垃圾”“不可腐爛垃圾”字樣。村保潔員葉炳來告訴記者,現在大家已經養成了分類習慣,保潔、分揀的壓力都減輕了:“西坑是有名的攝影基地、民宿勝地,垃圾分類利人利己。”

  四都鄉紀委書記葉家寶告訴記者,圍繞打造“三美融合、品質四都”目標,當地在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全覆蓋的基礎上,推行以鄉為主體的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按照“四分四定”的分類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農戶一次源頭分類,將農村生活垃圾按可腐爛和不可腐爛進行分類,并投放至相應的戶用垃圾桶。村莊保潔員定時上門收集,并將村民投放的分類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收集至村內的公共投放點,由鄉統一清運員逐村收集,同時將可腐爛垃圾運送至太陽能處理中心進行三次分揀,投入太陽能堆肥房,可回收垃圾由清運員自行收集處理,其他垃圾則清運至松陽縣垃圾填埋場進行分類處置。目前,四都鄉11個行政村共發放戶用垃圾桶1482組,垃圾桶收集專用鐵桶36個,建設垃圾公共投放點25座,采購垃圾車11輛。

  四都鄉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大特點,是監督考核到位。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住村干部、婦女主任、志愿者等組成的督查組每個月都對農戶、分揀員和清運員進行考核評比,評選出10戶先進戶并給予獎勵,而獲獎保潔員還能得到每月200-300元不等的獎金。清運員則參與績效考核,其工資由固定工資和績效工資組成,考核合格者可獲得每月1000元的“績效獎”。

  縉云方溪:垃圾有“身份”可追溯源頭

  地處偏遠的縉云縣方溪鄉,位于黃村飲用水源上游。2014年,方溪鄉北坑村作為縉云縣開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試點村,邁出了變革的第一步。

  在當地的垃圾定點投放處,兩只分別寫有“易腐爛”“不易腐爛”的大垃圾桶,成為村民對垃圾分類的最初印象。為了激發村民的垃圾分類熱情,鄉里、村里召開了動員會,向每戶村民發放2只小垃圾桶,并配備了圍裙、手套等用品。但由于當時監督、激勵機制還不健全,變革的進程不斷放緩。

  2015年春節,方溪鄉生活垃圾量激增,因縣里安排的清運車輛有限,鄉道一度被垃圾堵塞,影響了通行。雖然鄉里臨時加派了車輛自行清運,但由于垃圾量太大,無法及時清運的尷尬讓鄉政府下定了決心重整旗鼓。

  2016年,當方溪鄉決定再次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時,資金、設備等問題也再次擺在了鄉干部面前。如何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推廣垃圾分類?為破解難題,方溪鄉組織鄉、村干部到同樣是資金薄弱、卻依然成功推行了垃圾分類的龍游縣賀田村開展學習,摒棄了垃圾分類要花大成本的固化思維,轉而以因地制宜的方式開展工作。

  上陸村是黃村水源流域旁的重點村莊之一,在垃圾分類再擴面的推廣中,上陸村民積極加入,家家戶戶都擺放著兩只垃圾桶,綠色的方桶里面存放食品包裝袋、塑料紙等不可腐垃圾,而土黃色的拎桶里則存放著可腐垃圾,這些垃圾就是村民們的寶貝——有機肥。

  每天,村民們都會將這些肥料帶到自己的田地里埋下,剩下不可腐垃圾則定時投放到村內的定點投放處,由保潔員按時回收并運送至堆放場。這樣簡單的一填埋一回收,垃圾完成了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當地還定期給每戶統一發放50只垃圾袋,每一個垃圾袋印有分區、分戶的二級編號,實現垃圾袋有“身份證”,讓垃圾源頭可追溯,計分評比有依據。通過實行月度考評與計分激勵制度,由鄉、村干部、包干成員、婦女代表、村民代表共5人組成的評審小組,每月都會對農戶分類情況、畜禽圈養、花卉種植等情況進行綜合評比,并將每戶的明細分量化公布上墻,綜合排名靠前的農戶,會在季末和年終分別獲得一定獎勵。目前,方溪鄉已累計發放垃圾桶1300余只,群眾垃圾投放準確率達95%。

  2018年2月,我市出臺《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一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五年全面決勝”的目標 。那么,未來我市垃圾分類的“五年計劃”具體指標有哪些?現實路徑怎么走?請看本報下期調查。

標簽:垃圾;兌換;超市;連鎖店;垃圾分類;太陽能;石塘鎮;村民;垃圾桶;方溪鄉責任編輯:孫璐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