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吉遞鋪街道魯家村的70多名村民聚在一起召開村里的首次股民代表大會,村書記朱仁斌經過一番數字換算進行匯報,魯家村村民的股權3年增值了53倍,這讓村民們喜不自勝。
在“鄉村振興”發展中,曾經貧窮落后的安吉魯家村如何演繹股權快速增值的農民致富故事?
村民持股鄉村公司享受紅利
第一次參加村里的股民代表大會,村民們隱約知道村里的股權肯定是增值了,但增值多少大家心里沒有底。
下午2點整,朱仁斌走上臺給大家算了一筆賬:“2014年:村級資產評估98.5萬元,除去20%風險金,剩余80%的資產量化后折算成78.8萬元,根據全村在冊人口數2099人計算,每股價值375元。2017年7月1日:村級資產評估達1.45億元,根據同樣的方法計算,除去投資,每股價值為1.9811萬元。”朱仁斌說,這意味著目前每位村民手上的股權增值了近53倍。
聽到這個數字,村民們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立馬相互交流了起來。干山塢村民小組63歲的莊小榮立即從口袋里掏出2014年村里發給他的股權證。“當年因為兒子戶口沒有落實,股權證上只有我、妻子和女兒的名字,如今揣在兜里的股權增值了,真是太好了。”莊小榮說。
“村里發展了,咱老百姓更是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實惠。”村民孫水花一個勁地叫好。她說,當時村里沒讓大家出一分錢,就發了股權證,那個時候就覺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去年自己還到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月薪3000元,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現在股權又增值,今后的生活就更有盼頭了。”她說。
“接下來,我們還會走訪各個村民小組,討論以后新娶媳婦、新生兒等群體能否分配股權等問題。”朱仁斌表示,等到村莊經營真正盈利的時候,將根據實際收益為每位股民分紅,讓每一個村民享受魯家村踐行“兩山”理念的發展紅利。
花園式家庭農場建設引來人氣
7年前,安吉魯家村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如今蛻變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從魯家村的崛起,我們看到了一個“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
以往,魯家村不僅環境差,而且一沒資源,二沒產業,村里大部分人在外打工。眼見村莊日漸衰敗,土生土長的魯家村人朱仁斌雖長年在外經商,可心里依然念著家鄉。2011年換屆,他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準備用行動來改變落后面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怎么辦?朱仁斌采取多種方法籌資:盤活土地資源,籌得500多萬元;緊接著,整合美麗鄉村建設補助金和各項涉農項目資金。最后還是不夠,朱仁斌甚至以個人作擔保去借款。就這樣,一邊籌錢一邊干,兩年后,魯家村成功獲得“美麗鄉村精品村”稱號。
美麗鄉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正巧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概念,朱仁斌眼前一亮:村里有1萬多畝低丘緩坡,發展農場再合適不過。朱仁斌認為,傳統的點狀、局部發展,或者單一優勢產業已不再受用,必須立足全局,轉為整村發展,把田園式建設推向更高層次的花園式建設。
就這樣,朱仁斌通過家庭農場建設,把村莊打造成了景區,引入了社會資本,成立了公司來建設和運營。
6筆收入實現經濟良性循環
“魯家村的未來,村民將會有6筆收入!”朱仁斌說,首先是租金收入,全村7000畝流轉土地,平均每戶的租金約為8000元;第二是就業收入,目前已解決700人就業,2016年發放工資2000多萬元,預計正常運行后還將更多;第三是創業收入,如今不少年輕人返鄉創業,有30余戶人家將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預計每戶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第四是分紅收入,根據測算,旅游區每年可迎來30萬游客,按照人均消費200元計算,將產生6000萬元營業額,除去成本和農場主的分成,魯家村在公司所占的股份能分得600萬元。而隨著景區不斷完善,游客不斷增多,村集體經濟也將逐年倍增。
最后兩筆收入更有意義,也最難估量。2016年底,魯家村成立了美麗鄉村“兩山”培訓學院,并成為浙江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黨校千名好支書的現場培訓基地。“未來的培訓收入將十分可觀,隨之衍生出來的模式化輸出,還將為外地的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從建設、設計、技術到資本的全方位服務。因此,最后一筆收入就是模式收入。”
“利益共享,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內涵之一。這條準則堅守住了,就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朱仁斌說,魯家村的創新模式就是農村、農業、農民的高度融合,從而實現共贏共享。
魯家村的“逆襲”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內涵,也由此得到央視等媒體的青睞。2月27日晚,第二季《鄉村振興戰略大家談》第二集魯家村篇在央視新聞頻道、浙江衛視開播。“魯家村通過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共同富裕的夢想,這次登上央視更是對魯家村鄉村振興實踐的肯定。”朱仁斌表示,今后將繼續努力,在鄉村振興路上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