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作為“有色金屬之鄉”和農業大省,歷史遺留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嚴重。近年來,湖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聚力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戰,工作成效初顯。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共治合力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真正把生態系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護好”的殷殷叮囑,充分認識到土壤污染防治關系人民健康、發展質量、糧食安全及子孫幸福,必須主動扛起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的政治責任。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土凈的生態強省。省委書記既掛帥又出征,親自抓以重金屬及土壤污染治理為重點的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即專題調研、部署耕地修復治理和糧食安全利用工作。省長親自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生環委”),指揮以土壤污染防治等為重點的環境治理工作,與市州政府簽訂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二是各級各部門深化認識、齊抓共管。環保部門充分發揮主力軍、先鋒隊作用,細化分解工作職責、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嚴格工業污染源監管。各級黨委、政府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戰略,生環委成員單位將生態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當成重大政治使命,主動認領任務、認真制定方案、積極加強協作,防治工作實現全覆蓋、無死角。省級斥資2200多萬元,開展省市縣鄉村及農戶全覆蓋的科普宣教。
三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公眾積極參與。目前,湖南省注冊環保公益機構達154家,上萬名環保志愿者,如“綠色衛士”等在活動組織、配合開展監管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各地村民自發開展垃圾分類和收集轉運,亂倒垃圾現象基本杜絕,非污染農田得到嚴格保護。
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機制體制,奠定工作基礎
一是完善組織體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定期組織省“一號重點工程”調度會、生環委成員單位會議、環境治理戰役推進會等,省政府每月調度重點工作進展,分管常務副省長定期約談工作滯后的市州,督辦重點問題。湖南省生環委統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環保、國土、農業等部門牽頭負責,實現資源、人員互動共享和重要事項定期調度。
二是完善規劃體系。制定省“一號重點工程”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區域整治等規劃,編制三年行動計劃及年度方案,按照可量化、可考核、可督辦、可問責原則,明確工作任務、目標指標和任務清單,構建分階段、多層次、廣覆蓋的規劃計劃體系。
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制定《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發布重金屬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地方性標準。制定省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規程,按照突出“兩個重點”(解決實際問題、加強風險管控)、遵循“五個優先”(重點流域斷面、重點區域、中央環保督察重點任務、高層重點批示指示、社會關注熱點)、采用“三個層次”(縣初選、市審查、省審核入庫)方式建立項目庫,分兩批申報222個項目。常德市納入國家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
四是完善考核體系。將土壤污染防治納入市州政府績效考核、市州環保局重點工作年度考核內容,采取月調度、考評、通報和年督查、年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強項目監管。2017年,對市級政府專函警示5次、約談兩次。
注重統籌兼顧、堅持綜合施策,提升防治實效
一是綠色轉型,大幅降低污染負荷。對采選冶煉、化工行業累積污染突出的重點區域,在推進污染治理的同時,強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近幾年,淘汰關閉涉重企業1219家,涉重企業及重金屬排放量均比2008年下降50%以上。湘潭竹埠港28家化工企業全部退出,株洲清水塘關停147家企業,衡陽水松及合江套地區淘汰、退出219個企業或生產線,郴州三十六灣礦山企業整合為兩家,婁底錫礦山關閉83家銻冶煉企業、改造升級保留9家。采選冶煉、化工等原支柱產業逐年縮減產能,工程機械、汽車制造、電子信息、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二是鐵腕執法,嚴格源頭管控。嚴格執行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及其配套辦法,2017年,全省共立案查處4726起環境違法案件,罰款1.9億元,與2016年同比增長197%和240%,全省移送行政拘留、環境污染犯罪案件562起、73起,分別排全國第五位和第八位。確定502家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實施定期檢查、信息公布。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和執法監督,如針對資江流域銻污染,在加快污染治理的同時,嚴格涉銻企業管控,資江龍山港斷面銻濃度由2008年超標2.7倍下降到2017年超標0.11倍。
三是摸清底子,迅速扎實開展調查工作。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布設,按150畝/點位的實施密度對10個重點縣市區約1400萬畝耕地進行調查,對170萬畝耕地實施修復治理。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今年內完成農用地詳查、重點企業行業用地調查;自選動作高標準——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土壤質量調查(約1600個點位)、農用地土壤地球化學調查(約10萬個點位)和農產品安全與土壤污染耦合關系詳查(約8755個點位),徹底摸清環境質量現狀,聚焦和瞄準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
四是聚焦問題,防范環境風險。開展全省范圍內353家產廢和經營單位危廢規范化考核,1237個產糧減產區工業污染源排查,尾礦庫及其采選冶煉企業環境污染排查整治。土壤污染嚴重的常德石門雄黃礦區,通過系統實施5期治理項目,對歷史遺留約60多萬噸砒渣及污染渣土進行安全處置,黃水溪水質穩定改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針對花垣縣礦山環境污染,省政府安排3800萬元省級資金及1000萬元中央專項資金支持治理。
五是加大投入,實施重點工程。過去五年,完成生態環境投資5104.5億元,是前五年的4.1倍。“十三五”以來,統籌專項資金10.19億元用于重金屬污染防治、12.83億元用于土壤污染防治,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2億元用于重點土壤污染治理項目以獎代補。同時,積極拓展治理投融資渠道,獲得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20億人民幣貸款用于長株潭綠心區域生態綜合治理,衡陽、湘潭等4個地區發行67億元重金屬治理專項債券。
下一步,湖南省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持之以恒、真抓實干,堅決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戰,同步推進藍天保衛戰、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提供堅強生態保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