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底,司前畬族鎮便高標準完成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規劃,繪就一張特色鮮明“畬族風情小鎮”藍圖,被推薦為全省“規劃樣板”。“通過深挖畬族文化、英大文化、狀元文化等歷史文脈,重點打造濱江慢生活、左溪民族特色村寨、畬族風情園、英士大學紀念館、溪口移民文化等五大街區。”據司前畬族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林建波介紹,除了“同心廊橋”正在建設外,其余14個整治項目已全部完成,累計完成投資8500萬元,全力打造全市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樣板。
門前流水潺潺的“老式”鄉愁,如今在司前有著全新的體驗——以一條生態里光溪“串起”一條濱水慢行道、同心廊橋、三月三廣場、星級農貿市場等特色工程點綴其間。在司前鎮政府所在地濱江慢生活街區實施“八個一”工程之前,一場與“臟亂差”角力已經打響:取締上游河道砂場,清理溪流水體環境,拆除違法建筑、危舊房,劃定道路交通標志標線等,新建加固堤防護岸19.5公里、新增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停車位120個,帶來小城鎮面貌更清麗、秩序更井然。
小城鎮故事,融入街區記憶一景一處里。當地結合民族文化、自然山水等鮮明的個性,不斷升華和豐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內涵。完成200多間左溪外立面改造,濱江兩岸的“鳳凰厝”立面改造正加快推進;在溪口移民住宅小區提升中,植入鄉愁記憶符號,講述深刻變化;已連續12年舉辦泰順“三月三”畬族風情節,成為當地旅游文化的金名片。畬鄉處處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畬族百姓住上了“土墻青瓦藍腰帶”的畬鄉民居,在全市首家鄉鎮“智慧農貿市場”購物,飯后沿溪綠道慢行休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迎接遠客……
在因地制宜建新的同時,司前畬族鎮守“舊”同樣不遺余力。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投資1200萬元,在舊址建設完成國立英士大學紀念館,再現當時教學場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后續將重點對周邊區域進行整治,對沿街外立面進行改造,增強歷史的厚重感和協調性,打造英士大學歷史文化街區。此外,當地還將原先廢棄的獅子崗遺址建成城市開放性公園綠地,啟動池村巡檢司遺址、圓州古村落、洄瀾古橋等歷史遺跡的保護和開發。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