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兩山”之路如何越走越寬廣

發布時間:2018-01-29 06:30:23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梁國瑞 鄧國芳 沈晶晶 施力維

  浙江在線1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國瑞 鄧國芳 沈晶晶 施力維)這些天,一場雪悄然而至。從高處眺望,西湖邊白茫茫一片,湖水湛藍澄澈,游人紛紛駐足留影。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浙江。錨定高標準,聚焦高質量。對于綠色發展,代表、委員們有無數話要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于安吉余村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就此鋪展在浙江人腳下。10多年來,浙江人民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定不移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入新境界。

  邁入新時代,走在前列的浙江踏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寬廣?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江南水鄉,因水而興,以綠為美。多年來“逐綠而行”的浙江,不斷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省政協委員、景寧鄭坑鄉鄉長雷潔暢是鄭坑鄉馬灣坑的河長。拿到政府工作報告時,她用筆劃出了這樣一段話:全省生態環境發生了優質水提升、劣質水下降,藍天提升、PM2.5下降,綠化提升、森林火災下降的明顯變化。

  “這三升三降,尤其是水質的變化,基層群眾感受最明顯。”作為河長,雷潔暢委員常到馬灣坑沿岸巡查。她看到,兩岸種植養殖帶來的面源污染越來越少,河水越來越清,沿線群眾愛水護水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最近幾個月的抽檢數據顯示,馬灣坑水質一直保持在I至II類之間。”

  水質的提升得益于治水攻堅。過去5年,浙江累計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地表水Ⅲ類以上水質斷面比例從64.3%提高到82.4%。從治水拆違到治土治氣,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到實施“珍貴彩色森林”行動,浙江用一場場環境攻堅持續提升城鄉顏值,綠水青山成為浙江最靚麗的“金名片”。

  省人大代表、奉化西塢街道金峨村黨支部書記周康健亮出了一組數據:3周時間、5萬人次——2017年4月,金峨村成片的杜鵑花名聲大噪,引得游人蜂擁而至。2015年金溪河完成整治后,沿河的金峨村、蔣家池頭村、稅務場村、雷山村、余家壩村等5個從事園林綠化產業的村莊,開始聯合打造美麗鄉村精品線,并投入1800多萬元進行沿岸景觀改造。如今,金峨山麓這片方圓二十里的經濟帶,已經成了當地有名的“十里花卉走廊”。

  眼下,金峨山正在申報省級森林公園,但1萬畝山林中有2000畝地只長雜草沒有樹木,“我們準備花2年時間,投入500萬元進行林下改造,在山上大量種樹。”周康健代表說。

  嘗到了綠水青山的甜頭,繼續高標準推進環境整治,擦亮這張“金名片”,成為全民心聲。這張“金名片”上,不僅“印”著山山水水,還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質量。

  省人大代表、浙江達峰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王秋艷一直致力于汽車尾氣凈化研究,通過降低污染排放提升空氣質量。她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力爭到2020年,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2016年底,我國發布了輕型汽車尾氣排放的‘國六標準’,被稱為世界上最嚴格標準之一,相比目前使用的‘國五標準’,可以減少50%尾氣污染量。”王秋艷代表建議,各地應盡快安排實施“國六標準”,提高汽車尾氣排放標準。

  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浙江需要打好跨越關口的三大攻堅戰,其中之一就是污染防治。“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打好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才能把綠水青山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王秋艷代表說。

  激發綠色新動能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

  經過多年的環境整治,浙江大地的優美生態,再度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如何讓遍地的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成金山銀山?代表、委員們帶來了各地的實踐經驗,更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了新的啟示。

  建設美麗鄉村、挖掘綠色資源,來培育農村新業態、激發農村新動能,安吉有自己的經驗。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舉措,當地有效盤活了農村閑置宅基地等“沉睡”資源,魯家村、劉家塘村等一批村莊也紛紛開展試點,不斷把美麗風景轉化成美麗經濟。短短5年,魯家村村集體資產達到1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3萬元。

  “守護好綠水青山,已經給安吉帶來了金山銀山。光是辦農家樂、搞鄉村旅游,就帶動了大量村民致富。其實,推動‘兩山’轉化還可以有更多方式。”省人大代表、安吉縣縣長陳永華反復思考著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幾句話——“大力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突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當前,我們一些優勢特色農業的競爭力仍然不強,品牌效應作用不強,農業產業化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只要把這些短板補齊,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安吉的美麗風景,就可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產業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動綠色發展,很多來自基層的代表深有同感。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省人大代表、寧海縣圣猴果蔬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裘銀芳長期與農產品打交道。“在我們寧海,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生態飯。”裘銀芳代表說,生態好、污染少,寧海的綠色農產品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是要走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如何讓綠色產業得到更好發展?裘銀芳代表注意到,隨著特色農業、品牌農業、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寧海不少農業龍頭企業開始從粗加工邁向精加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腳步正在加快,“這需要企業配套倉儲、物流、冷鏈配送,但農業設施用地往往無法滿足這一需求。”

  這種要素制約,周康健代表同樣深有體會。2017年6月,金溪河沿岸5村提出新目標,3年內全部打造成3A景區,目前正在進行景觀改造,并著手引進各類旅游項目,“有一個高端民宿項目,我們已經談了2年,雙方都很有意向,但就是卡在用地指標上。”周康健代表說。

  大花園是現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按照全域景區化的目標要求,加快建設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城市、國家公園,力爭到2022年全省有10000個行政村、1000個小城鎮、100個縣城和城區成為A級景區。“到時候將有各類旅游項目進駐,盡快破解要素制約,才能讓更多人吃上生態飯,享受綠色發展的紅利。”周康健代表說。

  實施生態文明新政

  綠色發展之路要走得長、走得遠,必須依靠體制機制來保障。

  去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明確提出——從2018年1月1日起,對領導干部離任算“生態賬”成為經常性的審計項目。這標志著我國一項全新的審計制度正式建立。

  安吉是這項改革最早的試點地區之一。作為改革試點的參與者和見證者,陳永華代表說,試點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以前領導干部離任只算經濟賬,現在還要多算一筆生態賬。“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提出,就是要盤清領導干部任職期間的‘環境賬’,倒逼他們成為生態的‘守門員’”。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安吉正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預計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陳永華代表說,到時候,安吉將形成一套健全的生態文明決策機制、生態資源管理機制、資源利用與補償機制、生態文明長效考核機制和生態環境治理市場體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啟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支持湖州、衢州、麗水等市打造“兩山”理念示范區。看到這句話,省政協委員、麗水市政協副主席湯家友深感振奮。他說,麗水是全省重要的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曾寄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囑托。10余年來,“兩山”理念已根植麗水大地、融入群眾血液。

  此次參會,湯家友委員特意準備了《關于支持麗水市創建“浙江省生態工業試點市”的建議》。“麗水已經到了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的時刻了!”他說,省政府2017年8月印發的《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總體方案》就明確,要求麗水“在全省率先創建綠色園區試點”,“加快發展生態優勢工業”。

  什么是生態工業?湯家友委員的腦海里,閃過了一家位于龍泉的制藥企業。“這家制藥企業不僅自身環保設施到位,還對外界環境的要求極高,空氣若不夠純凈,就會影響制藥的效果,而麗水恰恰有這樣的優勢。”他說,麗水就該多培育和引進這樣的企業。

  創建省級生態工業試點市,需要麗水推進實施最頂格的生態標準、最嚴格的生態治理,率先開展創建綠色園區。湯家友委員說,“這些目標,與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新政’的要求非常一致。”

  “對麗水而言,創建省生態工業試點市,是我省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是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事關麗水從‘兩山’理念先行區向‘兩山’理念示范區的成功邁進。”湯家友委員說,目前麗水已經擬定了《麗水市創建省級生態工業試點市系列課題研究工作方案》,正在抓緊研究編制《麗水市創建浙江(麗水)生態工業發展試點市實施方案》。

  “完善河長制,實施湖長制,探索灣(灘)長制”“完善生態功能區縣市環境年金制度”“探索建立省內流域生態獎優懲劣的保護補償機制”……高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浙江,正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譜寫出更加動人的篇章。

標簽:名片;金名片;麗水;浙江;綠水青山;生態文明;金山銀山;政府工作報告;綠色發展;生態工業責任編輯:陳秋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