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利用午休時間,省政協委員、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動物免疫和病害防控研究所所長陳炯,忙著在駐地翻閱研究數據,準備小組討論發言?;ò椎念^發,黝黑的皮膚,由于常年在實驗室與大海之間奔波,這位“75后”教授略顯滄桑,他笑稱自己是海洋這片“藍色糧倉”上的耕耘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入海排污口整治、積極發展遠洋漁業的內容,讓我這個海洋科研人員感到很振奮?!标惥嘉瘑T說,浙江擁有全國最長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但受多種因素的疊加影響,浙江近岸海域生態遭受到了威脅,整體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陳炯委員認為從生態保護、海洋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我省漁業養殖應該實現“從近海邁向外海,從淺藍邁向深藍”的轉變,大力發展外海養殖。
近年來,浙江通過“一打三整治”、增殖放流等海洋生態修復工作,海域生物多樣性、經濟漁業資源有所恢復,但是近海、近岸養殖密度仍然很大。
“高密度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容易投喂過多,吃剩餌料及糞便產生的廢物量超過養殖海區自身的自凈能力,污染水體環境,也造成病害頻發、藥物濫用,最終影響水產品質量和安全。”陳炯委員說,外海生態養殖,尤其是養殖工船的使用,是現在國際上漁業養殖的大趨勢,具有可選空間大、環境破壞小、養殖產品品質有保障等特點。
陳炯委員介紹,近20年來,深海大網箱養殖在全世界迅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以挪威為代表,其他諸國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也取得了成功。近年來,我省溫州等地也陸續落地實施,例如南麂島的麂翔大黃魚,就是深海大網箱生態養殖的。
“外海養殖還關系到海洋戰略資源的守護和利用,更涉及多部門、多學科,要跳出漁業養殖的小范疇來看這個問題?!标惥嘉瘑T說,溫州、舟山、寧波等地的有益嘗試,為我省發展外海養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利用好海洋資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