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余勤) 11月17日,省政府舉行第92次常務會議,審議《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浙江省綜合交通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浙江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浙江省標準創新貢獻獎管理辦法》等。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主持會議。
袁家軍指出,人工智能是未來基礎研究領域和關鍵技術運用產業的制高點,是新經濟革命的重要力量。要充分發揮我省信息經濟先發優勢,搶抓時間窗口,以超常規力度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加強學習研究,聚焦“運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等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圍繞前沿理論、核心技術、支撐平臺、創新應用、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依托之江實驗室等高端科創平臺,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研項目。搭好共建共享平臺,吸引國際頂尖專家、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積極參與,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融入“標準化+”建設,以高標準引領高質量,努力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袁家軍指出,發展綜合交通產業,是我省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交通強國”要求的具體行動,也是提升我省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抓手。要聚焦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以信息網絡、智能物流、交通高端裝備制造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發展。要打好“項目謀劃、平臺打造、政策扶持”系列組合拳,積極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袁家軍指出,耕地是最寶貴的土地資源。要以預算管理的理念,精準盤點、分析我省土地資源,實施精細化管理。保紅線,堅決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按照“畝均論英雄”的導向,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特別是要著眼長遠發展,在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等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建設用地上,科學把握“保耕地”和“促發展”的關系,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加強保護和節約優先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經濟社會發展空間,高質量用好每一塊土地。
袁家軍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保護,既是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客觀要求,也是進一步發揮我省生態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要提高思想認識,加強規劃銜接,做到全省一條線、一張圖、一本賬,形成一盤棋的生態保護格局。實行嚴格管控,堅持“按照禁止開發區管理、正面清單管理”兩個原則,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不在正面清單范圍內的要一律禁止,確保生態紅線“劃得清、管得嚴、守得住”,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精確化管理走在前列。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