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水質監測,被濱江區五水辦綜合判定為Ⅱ類水質——這是當地“五水共治”以來,最好的一次水質體現。
數據向好,也是濱江孜孜不倦治水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濱江面積最大以及最負盛名的內河湖泊——傳聞因吳王夫差在此排馬布陣,最終得名“排馬湖”,而又喚作“白馬湖”——一共有八條大小不一的河流從三個方向注入其中,因此,治水白馬湖,實際上是治理濱江版圖上的整個水系。
幸運的是,就在9月下旬,濱江區五水辦通過官微發聲稱,“12條劣V類河道和7個劣V類小微水體全部通過區級驗收,剿滅劣V類水體工作基本完成。”
八河入湖
和多數江南水鄉的地質相當,濱江南部的水系無比發達。
自北環西向南,共有夏付家河、廟后王河、張家西直河、槐河、小礫山輸水河、刺陵河、沿山河和傅家峙河八條粗細不一河道,依次流入白馬湖。
濱江區五水辦主任韓知初說,“以前白馬湖的水弄不干凈,和流進來的水很有關系,如果都是V類水質甚至劣V類水質,你說,就光在白馬湖上做文章,怎么會弄得干凈?”
小礫山輸水河離白馬湖僅一橋之隔,最近一次測出的水質,兩個斷面分別被判定為Ⅱ類水質和Ⅲ類水質,對于這條河道的治理,韓知初也有話說,“這條河道,開始怎么都搞不干凈,后來把一個個污水井翻開來去查,發現是周邊小區的污水溢了出來,最后做了截污納管,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另一方面,小礫山輸水河上游活水的配入,也使得這條河道開始變得清澈——這個時候,還經常能看到白鷺立在獨木舟上,等待覓食。
韓知初說,現在流進白馬湖的8條河道,最好的水質是Ⅱ類水質,最差是V類水質,但起碼6條河道能保持在Ⅲ類水質以上,如果一直保持下去的話,白馬湖的水質,是不會差的。
首次清淤
這些天,白馬湖正經歷著最大規模的清淤工程,立在橋頭的施工牌顯示,“白馬湖清淤總長8.05公里,竣工日期2017年10月30日。”
相對其他河道湖泊清淤,這項工程看起來波瀾不驚——只有兩艘船在湖面上作業,這和很多河道湖泊筑壩斷流施工,有著很大區別。
韓知初說,“白馬湖清淤,你不可能把它抽干挖泥,這不現實,所以采用了本地的新技術‘河床環保清淤’,你看著這些浮在湖面上黑色的管道,實際是用來運送河床的淤泥,在船上進行機械脫水后,再把泥餅通過車輛外運。”
按照測算,此次清淤總量在15萬立方米左右,“這是白馬湖首次大規模清淤,工程完成之后,會增大蓄水量,同時也會提高水質的自凈能力。”
盡管白馬湖湖底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似乎絲毫不影響前來市民的游興,一陳姓游客說,“沒什么味道啊,淤泥的味道?沒有,沒有。”
初戰告捷
今年79歲的傅水生,是在白馬湖邊的塘子堰村長大的,那時候的長河古鎮,是他最愛去的地方。
傅水生回憶稱,“長河那邊熱鬧呀,人多好東西也多”——長河古鎮,倚槐河而自然生長,當年往北的錢塘江還是一片沙地,集鎮的蔬菜、貨物運至江北要過槐河,不少商戶們都聚集于此,久而久之,煙草店、茶館、銀行都開了起來,商業一度很是繁榮。
而傅水生對這條繁華水道的更多印象,仍是干凈清澈,“夏天很多人會下去游泳”——現在,這種兒時的記憶,濱江正在竭力將其修復和還原。
今年夏天,離槐河不遠處的陳家河,吸引很多附近的居民前來游泳;而之前斷頭了10多年的風情河,如今在治理之后達到了Ⅲ類水質,此前,濱江區五水辦有意喊市民前來風情河游泳,讓其成為一條能游泳并被開放的河道……
不過,在“基本剿滅劣V類水體”之后,這種“初戰告捷”般的勝利,并非是這個被錢塘江環繞而過城區的治水終點,韓知初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剿劣’只是第一步。”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