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沙土”中的白色幼蟲就是黑水虻,它們可以將餐廚垃圾中的營養物轉換為高質量的昆蟲蛋白。

今年4月底,餐廚垃圾統收統運專線開通,專門清運濕垃圾,主要是泔水。

制漿發酵后的餐廚垃圾,是黑水虻的“口糧”。

工人正在包裝由蟲糞堆體制作成的有機肥。

陸師傅正在運送餐廚垃圾
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城鄉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據住建部統計數據顯示,人均餐廚垃圾每日產生量0.15公斤。
都說,垃圾是放錯的資源,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處置量,實現垃圾循環資源化利用?今年以來,我區探索各種創新手段,嘗試引進黑水虻微家禽蠕蟲反應器技術,打造“昆蟲農場”;開設餐廚垃圾統收統運專線,統一回收利用,使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杭州谷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崇賢街道龍旋村旁,白色的大棚、成片的綠地、整潔的池塘,從外觀上看與普通農場一般無二。走進棚內,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將棕褐色的“沙土”裝入獨輪車,公司副總經理張騫用手翻開“沙土”后,大量的白色幼蟲出現在記者眼前,這就是黑水虻。
谷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騫
小小黑水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谷勝農業”副總經理張騫帶記者來到了“昆蟲車間”。據他介紹,經過分類后的餐廚垃圾會統一運送到預處理車間,進行粉碎和腐熟預處理,制作成腐殖化蟲粉砂,隨后接種幼虻,利用黑水虻喜食腐物的特性,在4-10天左右的時間里,將垃圾中的營養物轉換為高質量的昆蟲蛋白。
黑水虻微家禽蠕蟲反應器技術,是浙江大學副教授張志劍課題組經過12年研究與實踐的成果。這項技術是在蠅蛆微家畜高效轉化與循環再利用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黑水虻生長代謝與工程微生物的聯合協同作用機制進行開發,經過兩年的中試,現已實現市場化營運。
“1噸餐廚垃圾中,黑水虻可以吃掉80%并轉化為高質量的昆蟲蛋白,用于制作寵物飼料。”張騫介紹說,“其余的20%蟲糞堆體,經過二次高溫快速堆肥后,可制成有機肥,用于種植蔬菜、水果、苗木等高效農業。
黑水虻中富含大量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抗菌肽、殼聚糖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粗蛋白營養價值與魚粉相當,是聯合國FAO“蟲粉替代魚/奶/豆粉計劃”典型方案,經濟價值明顯。此外,蟲體還能提取多糖、殼聚糖等抗癌物質,在食品、保健品及生物制藥領域潛在商業價值巨大。蟲糞有機肥則是發展有機、綠色農業的理想肥料。
崇賢街道工作人員 姚萍萍
這場被稱為“革命性”的變革是
國內首個產業化廚余垃圾處理項目
“谷勝農業”的微家禽蠕蟲反應器技術是崇賢街道去年引入的,同年11月開始運行,項目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計劃生產消納餐廚垃圾10噸/天,被稱為“革命性”的廚余垃圾處理變革,是國內首個產業化廚余垃圾處理項目。據崇賢街道工作人員姚萍萍介紹,“谷勝農業”至今年9月底,共消納餐廚垃圾1300余噸,生產蟲體飼料120余噸,制作有機肥200余噸。
“谷勝農業”在推進黑水虻微家禽蠕蟲反應器技術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不僅規避了直接利用餐廚垃圾所帶來的各種弊端,還吸納了崇賢當地富余勞動力,創造了就業機會,帶動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現在每天午飯前,南苑中心小學的食堂后門都會停一輛餐廚垃圾收運車,陸師傅和他的搭檔先將防污墊墊在車旁的地面上,然后將餐廚垃圾桶推上防污墊,再把垃圾桶固定在清運車的抬升裝置上將泔水倒入清運車內,整個過程簡便清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濱和集團餐廚廢棄物清運工人 陸師傅
凌晨3點半出發 一上午要運五六噸
為了提升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能力,繼續聚焦垃圾減量,區城管局城鄉環衛監管中心聯合杭州市濱和集團,于今年4月底率先在臨平街道開設餐廚垃圾統收統運專線,專門清運濕垃圾,主要是泔水。陸師傅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餐廚垃圾運送工作的,迄今差不多半年時間。
陸師傅說,“我每天凌晨3點半出發,一上午要去六七十個點,差不多要運五六噸餐廚垃圾,要忙到中午12點左右才能歇一歇。有時候排到晚上的班,就要忙到凌晨。”
區城管局城鄉環衛監管中心副主任 俞洲洋
可從源頭管控好垃圾去向
一期項目日均可發電2.6萬度
經過簡單處理,大部分餐廚垃圾會成為家畜家禽的盤中餐,剩下一部分提煉后被加工成工業皂和工業用油,還有一小部分則流入其他市場。實際上,除了由餐飲業主自行處理餐廚垃圾之外,杭州有正規的餐廚垃圾處理系統。清運車每天都會將這些廚余垃圾運至大江東的廚余垃圾處置場。
區城管局城鄉環衛監管中心副主任俞洲洋給記者算了“一本賬”:按每噸餐廚垃圾生產65立方米沼氣,每立方米沼氣可發電1.8-2度計算,處理系統一期項目日均可發電2.6萬度,能滿足4000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高標準的餐廚垃圾處理工藝,能去除餐廚垃圾中超過80%的雜物。”俞洲洋說,“這樣一來,我們不僅可以從源頭管控好餐廚垃圾的去向,降低食品和環境安全隱患,還可以變廢為寶。”
目前,清運專線已覆蓋臨平城區、喬司、星橋和五常街道,日清運量25噸/天,計劃于年底前實現全區建成區覆蓋,清運能力達到100噸/天。
下一步,區城鄉環境衛生監管中心將加快推廣廚余垃圾統收統運,總結臨平城區廚余垃圾統收統運專線的運行經驗并在全區大力推行,逐步覆蓋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菜場及餐飲企業,力爭年底達到全區建成區域餐廚廢棄物統收統運覆蓋,清運量達到100噸/日。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