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區以“財力可承受、面上可推廣、長期可持續、模塊可復制”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化、規?;I化為運行機制,引入國家高新企業,整合行業市場資源,在全國率先實施全縣域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第三方市場化運維模式。目前,該模式已覆蓋18個鄉鎮248個行政村,受益人口數39.1萬。
推進源頭分類精細化
每戶建立文明風尚信息管理牌,通過掃碼溯源手段,對各戶家庭每日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率、準確率進行“一戶一碼”掃碼評分,最終形成完整的垃圾分類家庭檔案。自今年1月運行至今,18個鄉鎮已建立57463戶二維碼家庭檔案,累計有效評價207396次,農戶分類正確率從原來的不足30%提升至85%以上。
實現全程管控智能化
以“定崗、定量、定車、定則”四定管理原則,運用移動互聯網、GPS定位追蹤等技術,對垃圾資源化各節點全程追溯。中控臺實時滾動更新各鄉鎮運維情況,對運維區域內的車、人、物、事件實現全視角、全數據監管。從作業軌跡、作業效率、出勤上崗等多維度考核對保潔員實行紅、黃、綠“三色管理”。全區農村保潔員違規操作率從原先51%下降至10%。
突出末端處理資源化
由政府推動,企業具體負責實施,科研開發同步跟進,針對易腐垃圾處理處置現狀,以“適度集中、共建共享”為原則,選用“智能化、減量化、無害化”的設施設備,構建環境流、物質流、價值流、信息流等“四流暢通”垃圾資源化模式。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93個陽光堆肥房、32個資源化減量化處理站。易腐垃圾運用微生物發酵快速成肥技術,額定日處理量25.6噸,年減量7500噸以上,資源化產出有機肥1300噸以上。同時研發出易腐垃圾高值化產品,建立示范點,為易腐垃圾高值化、資源化循環利用提供可復制的樣板。
確保運維管理規范化
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管理辦法》,全面實行縣域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站長責任制,形成“政-村-企”聯動考核、評價制度。推行站長“星級考評”和“標兵標桿”激勵機制,強化對站點人員專項技能與安全作業的培訓考核與激勵,進一步激發各崗位履職能力和工作積極性。開展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安全教育等培訓,提升站點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