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點多,在福溪街道橋南社區,已經70多歲高齡的老黨員徐玉姬,身穿一件大紅馬甲,熟練地將一個易腐垃圾桶搬運到垃圾車上,又一頭扎在社區垃圾分類“兩定四分類”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房邊,倒垃圾、洗垃圾桶,忙得不可開交。
徐玉姬今年77歲,是天臺縣福溪街道橋南小區的垃圾分類督導員,曾任橋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計生協會先進個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后,她迎難而上,退休不退崗,離職不離崗。徐玉姬說:“作為一名黨員,我雖然70多歲了,但仍然要發揮帶頭作用。現在,全縣都在熱火朝天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遲走一步不如早走一步。雖然我們社區房子舊,但是我們思想不舊,要先人一步,笨鳥先飛。”她帶著老花鏡學習垃圾分類知識,以95分的好成績通過市里第一批垃圾分類督導員考試。作為橋南小區年紀最大的督導員,她總是“全副武裝”守著垃圾桶,組織原社區干部投身垃圾分類一線,發動小區的娘子軍志愿者服務隊仔細對投放的各類垃圾進行檢查。中隊組織的各類宣傳、檢查活動,她主動參與,儼然成為了中隊的一員。在她的帶領下,這個1980年建成的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有聲有色,煥發出了新活力。
在徐玉姬的努力下,橋南社區成立了一支由6-12歲的小居民組成的“小市民監督員”,主要是協助監督社區內環境衛生、垃圾分類等。為增強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橋南社區還專門印發了《橋南社區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經常能看到這幫小小監督員們跟著老徐在橋南社區內走街串巷,拿著《手冊》向大家宣傳普及垃圾分類。
除了流動宣傳,在新建的便民服務中心橋南社區設立了垃圾充電站,即“拉風吧”。“拉風吧”的墻面上掛著“垃圾分類的意義”“如何分類”等各類生動活潑的宣傳展板,還掛著各式垃圾桶卡通形象,配合上“小市民監督員”生動的講解,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垃圾分類知識。
目前,橋南小區生活垃圾分類“倚老抓小”模式開花結果。這個41歲的開放式老舊小區因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因為一個盡責的縣黨代表,因為一群可愛的“小市民監督員”,因為一支“娘子軍”志愿服務隊而生機勃勃。
現在,橋南社區垃圾分類“兩定四分類”管理的再生資源回收房共有5處,都有老少搭配進行分類指導宣傳。共發放《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指導手冊》等宣傳資料1000余份,居民自覺投放率達90%,準確率達97%。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