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路橋區緊扣生活垃圾分類質效提升總目標,堅持以“多渠道、廣宣處、無死角”的宣教原則,引導群眾參與垃圾分類,逐步提高分類質量,改善人居環境。
畫龍點睛,創新宣傳方式
通過“重大線下活動+線上輔助”的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活動,使線上線下相結合達到1+1大于2的效果。目前,路橋區以“線下”實體為基礎,依托本地平臺,圍繞源頭分類、宣教活動、正負面曝光等重點項目,制作本土化分類指導、桶邊督導、志愿服務等宣傳片、宣傳報道等,實現宣教信息多渠道輸出。以“萬物循環,再生不息”為主題,響應浙江省和臺州市的“無廢城市”建設,突出“循環再生”的環保理念,路橋區進行了“花鳥巷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宣傳陣地建設。在互動科普區特別設置了堆肥體驗館和蚯蚓塔,將易腐垃圾在這里變廢為肥,也是臺州低碳社區廚余垃圾堆肥項目的首個試點。
因材施教,實施分級培訓
充分發揮路橋區生活垃圾分類講師團作用,通過線下垃圾分類業務知識培訓和社區實踐,建立面向不同群體的教育培訓體系和垃圾分類督導員分級培訓機制,切實加強垃圾分類督導員的業務能力及服務水準,全面提升垃圾分類督導員督導水平,從垃圾分類的方法指導到垃圾分類的內涵詮釋,抓好科普教育,助推垃圾分類。今年以來,全區共開展分級培訓10場。安排督導員崗前培訓及測試,確保持證上崗,并落實日常培訓,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水平。
多措并舉,豐富宣傳活動
結合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和中小學、幼兒園“小紅萌”隊伍,積極打造青少年“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我先行”、“牛奶盒回收”等生活垃圾分類品牌活動;發揮黨員、老干部及社會組織的引領作用,成立黨員干部分類志愿隊伍,率先垂范,以身作則開展“暖心‘敲’門,‘桶’心協力”等系列活動,持續鼓濃垃圾分類社會氛圍;持續推進垃圾分類“隨手拍”,結合春分、秋分等重要時間節點,進行常態化拍攝,并開展垃圾跑拾、以舊換新、變廢為寶等活動。目前,路橋區“迎七一·垃圾分類黨員志愿服務月”正在火熱進行中,下一階段將聯合路橋區慈善總會發起以“慈善義工,‘分’外美麗”為主題的全區義工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活動,多樣化開展宣傳活動,為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