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減量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為破解減量“難題”,龍灣區啟動了易腐垃圾就地減量項目。以湯家橋農貿市場為試點,投放建立易腐垃圾處置點,引進易腐垃圾智能化處理設備,占地面積僅2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52.8萬,于2020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看得見的是“數量賬”:易腐垃圾一下子減少了九成
在市場邊垃圾處置站內,易腐垃圾智能化設備“吞噬”收集來的易腐垃圾,包括菜葉、果殼、瓜皮、食物殘渣等。設備自帶分揀平臺,經人工分揀出少量混入的其他垃圾后,易腐垃圾進入設備進行粉碎、壓榨后進入物料烘干倉。設備節能環保、速度快,6小時即可處理完畢1噸易腐垃圾,實現了易腐垃圾就地減量率90%以上,有效減少了菜市場易腐垃圾存量,減輕了后端處置壓力,同時避免了二次污染。
能感受的是“衛生賬”:市場干凈衛生居民直呼有獲得感
以往湯家橋農貿每天都會產生數噸剩菜爛葉、果蔬邊角料及其他動物內臟等有機廢棄物,尤其易腐垃圾一到夏天就臭烘烘,引來不少蒼蠅蚊子,給市場環境及周邊居民生活衛生造成巨大壓力。自從農貿市場引入易腐垃圾處置設備后,消除了臟亂臭的問題,市場的環境取得了大變樣。智能化設備操作簡便,易腐垃圾掃一掃、團團攏,直接進入設備物料倉體進行處理,降解效果好、無異味,1噸的易腐產生0.1噸的有機殘渣,產出的殘渣,還可作為土壤改良、農田有機肥料和花木種植的營養土,實現了垃圾的再循環。
作為龍灣區首個農貿市場易腐垃圾處置點,湯家橋農貿市場就地處置點的運行,用“數說”曬出垃圾源頭減量的“成績單”,使市場的環境衛生有質的飛躍。同時也為龍灣垃圾分類的源頭減量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題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