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一小步,文明習慣一大步。十九峰腳下的棠村村,就有著一位垃圾分類的忠實倡導者和踐行者。從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伊始,她便化身為垃圾分類督導員、宣傳員,幾年來全身心投入到農村垃圾分類工作中,用自已最質樸的方式帶動村民、感染村民,帶頭營造“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環保氛圍。她就是澄潭街道棠村村婦女主任張亞紅。
張亞紅同志積極探索,創新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式。首先,她利用自己的工作崗位優勢,群策群力,制作了更貼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垃圾分類工作地圖,使村垃圾分類工作現狀、垃圾投放量、農戶分類情況和各垃圾桶點位情況一目了然,極大地便利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與管理。其次,她充分利用網格機制,使網格化管理機制高效運轉,各網格員負責做好所在網格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引導、監督和檢查,及時制止混合投放生活垃圾的行為,從源頭上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行為。最后,她利用數字化手段推進、落實垃圾分類工作。她給村民家門口的垃圾桶都貼上了二維碼,每天督促垃圾收集員檢查垃圾分類情況,掃碼評分,每月對分值進行統計和排名。對于垃圾分類做得好的農戶,張貼光榮榜公示,并給予一定獎勵。一旦發現錯投、垃圾桶臟、破損等情況,立即通知村民并要求整改落實。
張亞紅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是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自“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部署后,張亞紅便被村兩委班子推選為垃圾分類督導員,那一刻起她一直忙碌于垃圾分類工作,承擔責任、安排任務。首先,她號召全村黨員共同行動,牽頭成立黨員垃圾分類工作志愿隊,亮身份、立承諾,帶頭做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村民作好表率,營造全部村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其次,她帶領棠村黨員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工作,以發放紀念品、環保袋、宣傳冊、喇叭播放等方式,積極動員村民參與垃圾分類。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村民群眾時,她會以十分的耐心進行勸導,詳細說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益處,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直至村民理解和配合。最后,她總是身先士卒,甘當排頭兵。積極宣傳責無旁貸,吃苦耐勞毫無怨言,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她穿著紅馬甲的身影,村民看到她總會說“又來翻垃圾桶檢查垃圾啦”。在她的帶動和感染下,村民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推進了工作穩步開展。
于張亞紅而言,“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每一件小事、每一項任務、每一份職責。如今,棠村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碧水藍天里有張亞紅同志的辛勤付出。點滴細流可以匯聚成海洋,正是有無數個像張亞紅一樣的村干部的不懈努力,認真負責的工作,才能不斷攻克農村垃圾分類的諸多困難,讓垃圾分類的理念像溪流一樣緩緩進入人心,最終凝聚成打通縣域垃圾分類工作高質量推進“最后一公里”的磅礴力量。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