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以垃圾治理城鄉統籌為目標,同步推進小區、農村垃圾分類模式的轉改提升,針對農村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范圍廣、人口多、日常管理較為松散等特點,以“生活垃圾智能監管系統”為基礎,以垃圾分類“智能賬戶”為核心,搭建起“一戶三平臺”(智能賬戶和村社、鎮街、區級三個監管平臺)蕭山特色垃圾智慧化治理體系,通過實施“四定一撤”(定點投放、定時收集、定車運輸、定位處理、撤桶入戶)智慧分類模式,在提升分類參與率的同時優化城鄉人居環境,推動垃圾分類走上數字化治理“快車道”。
蕭山區著力提升農村垃圾分類數字化平臺覆蓋率,構建“一戶三平臺”(智能賬戶和村社、鎮街、區級三個應用平臺)垃圾治理體系,理順“戶—村—鎮—區”四級評價主體,每日定量分析、研判采集的數十萬條居民垃圾分類數據信息,能夠通過自動統計、比對和分析形成科學評價,為村社開展針對性入戶宣傳及制定相應的政策、方案提供數據支撐,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智慧化治理水平。采用“金字塔”分級評定規則,對農村垃圾分類水平賦以ABCD(主動參與全類別分類、主動參與單類別分類、偶爾參與單類別分類、不參與分類)四個等級,采取“抓兩頭、提中間”的思路,不斷縮小差距、平衡分類水平。
結合《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市容環衛、農業農村、發改、經信、文旅等各主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各部門明確任務目標、強化部門溝通、形成治理合力,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庭院打造、環境大整治大提升、農膜減量行動等各條線工作有機結合,進一步厘清思路、壓實責任,發揮條線聯動“1+1>2”的作用,有助于逐步建立起了城鄉一體化多元共治格局。
模式實效
實現生活垃圾即投即清即運
該模式實施后,定點投放結束后,立即跟上的“定時收集”,破解了過去垃圾桶滿桶時間占全天時間90%的情況,“投”與“清”的緊密配合有效減少垃圾堆積給環境帶來的影響。
有效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品質
該模式實施后,蕭山全域“撤桶”,全品類垃圾進入規范處置場所,實現“垃圾不落地、路邊不見桶”的治理效果,消除就地資源化處置站點帶來的環境影響隱患,實現最大環境效益。
有效打造垃圾數字化治理態勢
該模式通過1000余支專項推進隊伍開展100%覆蓋的分類宣傳,通過三級“智能賬戶”進行100%覆蓋的精準監管,為鄉風文明評比等工作提供了量化指標,對居民分類習慣的養成有著顯著效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