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街道現代文苑小區(肖邦)有個“環保角”,開創者是董柳水和宋群英夫妻。他們是新桐鄉江洲村人,在桐洲島上創辦了杭州富陽同舟戶外運動有限公司。2005 年,夫妻倆入住肖邦住宅區,因上班在新桐,幾乎是日出夜歸。
走進小區大門,左側便是“環保角”。每星期四晚上6時30分至8時30分,這里雷打不動開展可回收物回收活動。2022年7月中旬,“環保角”還懸掛“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資源回收分類”“邀請您一起來做環保愛地球”等字樣的綠色橫幅。橫幅背后一只只圓形的筐子羅列整齊,塑料瓶、雜塑、透明白色塑料碗盒、白色塑料袋膜、復合類、鋁等細分標識牌清晰可見,業主可以根據分類自行投放。不過這幾只小筐面對蜂擁而來的可回收物時顯得捉襟見肘,再加上場地小、參與人多、非專業人員分放,“環保角”一時間擁擠起來,因此由受過專業培訓的志愿者統一整理。
天氣炎熱,并沒有擋住業主奉獻可回收物的腳步。晚上6時剛過,“環保角”已經熙熙攘攘。前來扔垃圾的業主絡繹不絕,他們把積攢一周的可回收物送來了,往往放下后就走。這令我奇怪怎么沒有稱分量,也沒有記賬。原來,這是公益性質的活動,業主把可回收物捐贈到“環保角”,并不計費,因而不需要稱斤兩、計數字了。可回收物出售后的收入,一半交慈善機構,另一半買些日用品、蔬菜等,回饋給參與的業主。
我來訪的晚上,學生特別多,因為學校要求他們在暑假期間參與垃圾分類活動。我了解到,除了小區內的學生外,連小區附近的富春五小、富春七小等學校的學生,也在家長陪同下,拎著紙箱、塑料瓶、舊書報來了。而學生就不同了,要取得參與的證據,自己估計好份量,拿著一份表,請董柳水或宋群英簽名,記上斤量。董柳水夫妻倆盡管熱得滿頭大汗,但還是耐心地為排著長隊的小朋友簽字。這天晚上,因為有好幾個學校的學生參加,所以可回收物特別多,總重量達600公斤,其中學生交的將近一半。
忙碌的除了董柳水夫妻,還有10余位環保志愿者,他們也是小區業主。他們穿著印有“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字樣的圍裙,把那些可回收物分好類,紙箱書報用帶子捆緊,塑料類裝入不同的袋中,再把整理好的可回收物裝上車。董柳水已與回收公司取得聯系,讓他們星期四晚上把回收車開來,以便能及時存放,第二天一早運走。
“清凈在源頭”是董柳水夫妻一直堅持的觀念。在生活中,他們從自身做起、源頭做起,節約各類資源,做到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買菜自帶環保袋,剩余牙膏洗刷鞋子,做到物盡其用。除此之外,他們還自掏腰包,設計、印刷宣傳單,購買綠色環保網袋、帆布袋、手提袋,免費分發給小區居民。
在端午、重陽等節日,董柳水夫婦組織開展環保手工活動,手把手地教業主將廢棄物品變為寶。
董柳水夫婦帶著“為家鄉環境作一點貢獻”的初心,以身體力行推行簡約生活的態度,倡導“垃圾分類”新時尚,將環保理念植入小區,積極鼓勵業主們都參與其中,因為整潔的環境需要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他們創辦“環保角”,收集小區業主的可回收物,服務小區24幢住宅樓。
眾人拾柴火焰高,光靠他們夫妻倆的力量是不夠的。在他們的影響,15位具有奉獻精神的業主成立了一支環保志愿者隊伍,年齡都在六七十歲。為了提升志愿者和一些參與業主的環保專業知識水平,董柳水還利用自己家的空間,創辦了每周五晚上的讀書會,以慈善、環保類的書籍為主要讀物,在學習中互相交流環保心得,并對當前開展的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當然,“環保角”運行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起初也存在非議,有人認為這是作秀,也有人認為是變相賺錢。因此,只有少數幾戶業主參與。董柳水清楚,大部分業主還處在觀望階段,只要堅持下去,支持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因此無論夏暑寒冬,每周四傍晚董柳水夫妻都會風雨無阻地帶領環保志愿者出現在“環保角”。與此同時,他和業主中的環保志愿者一起,上門引導,在業主群內宣傳,使大多數業主轉變了對“環保角”的看法,有的不但自己參加還帶動了左鄰右舍,現在已有500多戶,占全小區總戶數的三分之二以上。
每年的寒暑假有學生捐獻可回收物的活動,所以成為“環保角”最繁忙的季節,董柳水他們已接待了富陽中學、永興小學、新登鎮小等10多所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
可回收物能及時清運,占地只是臨時性的,但那些工具存放也是個問題,董柳水把自家約20平方米的車庫騰出來,但是還不夠用。小區物業非常支持這一活動,也留一間庫房供他們使用。
每周回收的可回收物,多則300余公斤,少則幾十公斤。4年來,“環保角”已回收紙板、塑料、鋁鐵等資源30多噸。
2022年4月20日,杭州市垃圾分類星級達人聘任活動在富陽舉行,董柳水夫婦被聘為垃圾分類星級達人。
如今,他們夫妻倆不僅在現代文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廢物利用工作,還把這一活動推廣到自己經營的民宿和皮劃艇俱樂部中,引導客人做好垃圾分類和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用自己的行動感召身邊的人,共同做好垃圾分類和清潔家園工作。
公益不易,一路走來,冷暖自知。董柳水、宋群英在富陽公益組織中已小有名氣。他們堅信,當人人懂得垃圾分類,那實現垃圾減量的日子,一定會更早地到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