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微信公眾號“余杭生態環境”推送了有關揚塵治理專項行動的最新情況通報。自從9月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區大氣辦(區生態環境分局)都會將行動的最新情況通過的公眾號向社會公布,在每一期通報中,不僅會有相關部門、鎮街涉及揚塵污染治理的各類動態,在通報開頭最顯眼的位置,還會列出群眾有關揚塵污染的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舉報涉及的污染源類型。
環境問題從來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問題,保護環境也不僅僅是一兩個部門的職責,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
如何實現群眾參與和環境監管正向互動?把群眾的舉報受理情況隨通報定期向社會公布,正是余杭努力搭建平臺,推動環境監督與群眾參與無縫對接,引導群眾自覺成為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增強環境獲得感的系列改革舉措中的一環。
以此次揚塵治理專項行動為例,為鼓勵群眾積極參與揚塵治理,余杭區開通了揚塵污染舉報熱線86245678,并在微信公眾號“余杭生態環境”開通24小時“微信隨手拍”通道,接受群眾實時舉報,并對舉報屬實的,給予一定獎勵。
之前,家住余杭街道的李女士對著家門口的一處揚塵工地隨手拍了一張照片上傳,幾天之后,李女士便收到了百元話費獎勵。
自9月16日行動開展以來,共收到舉報139件,均已查證屬實后落實整改。其中屬于有獎舉報范疇的共43件,也就是說,包括李女士在內的43位熱心市民拿到了活動獎勵。她所反映的余杭街道通濟路通濟社區拆除工地揚塵問題,經整改后也已明顯改觀。
積極拓寬市民參與渠道,設立舉報平臺,落實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市民舉報……但這只讓群眾參與的第一步,讓群眾的參與轉化成為真真切切的治理成果才是最終目的。
接到群眾舉報后,區大氣辦會第一時間以督辦單形式交屬地鎮街或相關職能部門,鎮街或相關職能部門在接到督辦單后2小時內趕赴現場調查處理,24小時內反饋整改落實情況。
記者回訪時就發現,在李女士反映的拆除工地現場,建筑垃圾已得到及時清運,裸土也已被綠色紗網覆蓋。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臨平城區已征未用地塊(北至湯家橋港,東至高地社區,南至翁梅街,西至臨喬路)部分已完成覆綠(大田托管模式),翁梅中心河項目也正在進行綠網覆蓋……139件舉報,不僅第一時間都交辦給屬地鎮街及相關部門核實查證,落實整改,并根據核實情況發放獎勵。同時,區大氣辦、區紀委監察委、區大督查考評辦等也會開展聯合督查,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據了解,群眾舉報的揚塵污染問題經整改后,回訪群眾滿意度達90%以上。
從有獎舉報到問題交辦,從線上監管到線下督查,從通報排名到考核約談甚至問責,八大機制一起,形成有力閉環,以群眾反映的問題為導向,以督辦整改傳導壓力,不僅強力敦促揚塵污染治理工作全面推進,也讓每一位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轉化為環境真真切切的改善。
污染治理是個長期過程,要想立竿見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久久為功必有收獲”。余杭將繼續以改革創新精神持續推進環保工作,深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讓環境問題為群眾所知,環境政策為群眾所想,環境執法為群眾所見,治理成效為群眾所感,美麗環境為群眾所享。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