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黃土根是長興縣泗安鎮皂山村人,現在是泗安香林家庭農場負責人。作為土生土長的山里人,經過10多年的努力,幾經坎坷,歷經風雨,他從一個打工者成為創業者,秉著“全生態種養結合,安全第一,品質取勝”的理念,打造了集生產、生態、生活相結合的生態循壞立體農場,走出了一條不同常人的創業之路。目前,香林家庭農場共有葡萄大棚70畝,瓜果蔬菜連棟大棚65畝,生態土雞3000多羽,生態小香豬200余頭。
1989年,在外打拼三年的黃土根回到家鄉,在泗安鎮開了一家鐘表服裝店,生意挺紅火。不過,他并沒有滿足鐘表生意,而開始準備向苗木種植方向發展。2004年,黃土根被聘請到親戚承包的長山林果場負責經營管理,從此走上種植、養殖業,這一做就是10多年。接手林果場不久,他就發現在300畝的山地上只種植樹木,不僅產品單一,而且資源浪費。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利用現有山林資源養殖土雞。 2005下半年,他在山上喂養了第一批1200羽土雞,年底就嘗到了凈獲利6千元的甜頭。 2006年夏季,高致病性禽流感肆虐。面對疫情,黃土根沒有后退,他邊學習邊琢磨,自創自制了中草藥入拌飼料的防控疾病“土方”。林場的土雞不僅沒有減量,反而逐年增加,到了2009年達到16000羽。
2010年,黃土根自己創辦了泗安香林家庭農場,該養殖基地已被認定為農民大學生教學實踐基地。作為教學實踐基地,他積極主動配合學校擔負起“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項目課程教學實踐活動,他的種植、養殖場成為大學生的“活教材”。 2012年,根據禽類養殖場地環境的生態要求,該基地已不適宜再續養土雞,必須另擇場地。于是,他又探索新的發展之路,第二年承包了位于新318國道南側近70畝的葡萄園。地方變了,環境變了,理念沒變。 2014年,黃土根大膽嘗試葡萄、蔬菜、土雞、香豬套養模式,打造生產、生態、生活相結合的“三生”立體農場,開創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9月,葡萄開始落果,把土雞分批放進葡萄園,可以除草、松土,這一來,雞飼料可以省去80%,之后就可以種上各種蔬菜。蔬菜收獲時會產生很多廢料,這時就可以把這些廢料喂香豬,同樣,豬糞可以用于葡萄園和蔬菜地的肥料,如此循環利用,一年至少可以節省生產成本近15萬元。
多年的堅持,使得黃土根的創業致富路越走越寬廣。多年來,他不走種植產品單一的老路,采用多種化經營,并自創了立體經營模式。在就讀農民學院期間,他還特地邀請老師到自己的山上作現場指導和考察評估。去年5月,他還參加湖州農民學院組織的農民大學生赴臺灣學習考察現代農業一行,在打開眼界的同時,看問題的角度也大不相同,自己的養殖事業更是越來越紅火。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