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山市石門鎮溯溪而上,約15分鐘左右車程,便來到金爐村。這兒青山環列,林木繁茂,溪水清澈,阡陌縱橫,一派秀麗的山區田園風光。
裝潢師傅改行養石斑魚
吳旭國就出生在這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他初中畢業后開始學裝潢,2000年南下廈門打工,2013年回鄉,2016年正式創辦江山市溪坑家庭農場。
“我在廈門一年也能賺二三十萬元,回鄉主要是為了小孩上學?!眳切駠喔妫亟阶隽艘荒甓嘌b潢,看到村民養豬,他也萌生了回老家養豬的想法。
“我把養豬的想法和村支書說了,他勸我別養豬了,養豬污染環境,政府不支持,不如學養清水魚?!?014年春節,吳旭國到村部辦理小孩戶口證明,遇到了村支書范安福。
從小就喜歡在屋后溪里抓石斑魚的吳旭國眼睛一亮:現在石斑魚價格很高,如果能養石斑魚,那一定能賺錢。
吳旭國開始上網搜尋相關信息,還到各地考察,最后到千島湖一家養魚場學習石斑魚養殖和魚苗孵化技術。
2014年春節過后,吳旭國在家門口建了兩個魚塘,買來6000尾魚苗開始試養。一年后出售石斑魚300多斤,收入24000元。試養成功后,吳旭國決定擴大養魚規模。2015年底,他在溪畔租了50畝地,挖了2個面積約1畝的魚塘,搭起100平方米的孵化棚,開始嘗試自己孵化魚苗。
“去年孵化了23萬尾魚苗,賣了16萬元。商品魚3000斤,賣了20多萬元。總的來說還是成功的?!眳切駠喔?。
兩年試養成功,吳旭國更加自信。今年初,他投資80余萬元,先后建起20個標準化魚塘,單個面積30平方米左右,開始了規?;B殖。
兩年帶動25戶養殖戶
金爐村是一個傳統的養豬村,最多時全村共有養殖戶47戶,豬舍1萬多平方米,存欄生豬8000多頭。2015年生豬禁養后,大多村民賦閑在家。吳旭國養殖石斑魚成功,給村民們點燃了希望之火。一些原先觀望的村民,開始關注起來。
連仁友是第一個來找吳旭國要求養魚的村民。50多歲的他,自生豬禁養后,一直賦閑在家。
“我看到他連養三年,年年擴規模,就想一定是不錯的。”面對連仁友的請求,吳旭國滿口答應,不僅把魚苗賣給他,還熱情地進行技術指導。
“我魚塘面積半畝多點,去年初開始試養,長勢不錯?!边B仁友說,他準備春節前把魚塘護壩加高,這樣,夏天魚塘的水溫升高就不會傷到魚。
“我也是回家玩時聽說旭國養石斑魚的,我就去他家魚塘看,明年也準備跟著他養?!表椥≤娛菂切駠耐瑢W,也是連仁友的外甥,多年來一直在江西廣豐辦磚廠。去年,看到老同學養石斑魚,今年秋也租了3畝地,準備建3個魚塘?!梆B石斑魚沒有污染,還可以搞農家樂,比辦磚廠更有發展前景,更環保,而且以后歲數大了也可以養。”項小軍說。
雖然養石斑魚還剛剛起步,可村民們都很看好。金爐村偏居大山一隅,生態環境優美,溪水資源豐富,如果把餐飲、民宿也發展起來,前景不可估量。
“吳旭國帶了個好頭,現在我們村里已經有25戶村民建了魚塘,養殖面積達4500平方米。預計明年養魚戶還會增加?!狈栋哺8嬖V記者,去年全村共外銷石斑魚苗40萬尾、成品魚11000多斤及其他常規清水魚2000多斤,產值100多萬元。
休閑漁業村呼之欲出
“養的人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形成規模,打響名氣。”在溪坑家庭農場,一群工人正在用鵝卵石鑲貼魚池,吳旭國告訴記者,魚池生態化改造是鎮里支持的項目。這20多個魚池準備在元旦前完成鵝卵石貼面改造。“這樣,不僅更美觀漂亮,而且更接近石斑魚的野生環境?!?/p>
按吳旭國的計劃,明春將建一個200平方米的孵化室,年孵化80萬尾魚苗,滿足更多村民對魚苗的需求。同時,爭取把商品魚的產量提高到5000斤左右。
“我的目標是在明后年把農場打造成石斑魚觀光園,有餐飲、住宿,還準備養殖其他溪流性的魚類。”談起未來發展規劃,吳旭國興致勃勃。
和吳旭國一樣,范安福也對村莊發展前景充滿憧憬。
“現在鎮政府正積極幫我們包裝項目,像為養魚業做配套的5公里魚塘引水干渠,10座提水溪壩等項目,總投資就達250萬元?!狈栋哺L寡?,現在要求租地規模養魚的村民很多,村“兩委”對魚場布點進行規劃,并要求建景觀魚池,為下一步發展民宿旅游產業打好基礎?!俺B石斑魚外,要把清水魚、觀賞魚等也養起來,魚飼料本地化生產,民宿等也做起來?!?/p>
“這是一個很好的苗子。江山市領導也親臨現場調研指導,相關部門都給予支持,鎮黨委、政府也正在研究出臺相關幫扶政策,要把這個產業做起來,帶動更多的鄉村實現生態化轉型。”石門鎮黨委書記楊子勛認為,從鎮政府到金爐村這段溪流,兩岸樹林蔥郁,河床清潔,水流量大,原生態濕地保護得非常好。特別是生豬禁養后,水質基本得到恢復。如果把石斑魚養殖產業做大,產業鏈拉長,這條溪兩岸三村可以打造成石門休閑漁業產業帶,成為石門鎮全域旅游的新亮點、新名片。
“目前重點在產業規劃、養殖技術、品牌營銷等方面幫扶引導,當前要聘請漁業專家,加強養殖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楊子勛說。
村民的創業熱情,政府的大力支持,一個休閑漁業村的美好藍圖已經徐徐展開。
記者手記
溪畔養豬,民富溪污。引流養魚,魚肥溪清。思路一變,天寬地闊。金爐村的生動實踐,再次完美地詮釋了習總書記提出的“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笔糯髨蟾嬷忻鞔_指出,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金爐村拆豬場建魚塘,就是要走一條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子。
當然,金爐村大膽嘗試,還需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給予熱情的指導。希望更多的村莊能像金爐村一樣,挖掘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嘗試,大膽創新,早日完成生態化轉型之路。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