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橫店建成了繞鎮綠道,今年我們對城區江濱綠道開展節點連通工程。”昨日,東陽市生態廊道辦工作人員介紹,近日在學士大橋、水豆橋、山口大橋等多條跨江大橋兩側,正實施綠道連通工程。按照規劃,東陽生態廊道建設將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在東陽江、白溪江、南江、檉溪江沿岸打造具有影視特色、木雕特色的驛站,建成影視、木雕等多條廊道。
一江一特色沿江建廊道
東陽生態廊道建設圍繞東陽江、南江兩條主軸,拓展、延伸至白溪江、檉溪江等主支流。東陽已謀劃實施江濱綠道聯通、彩色林帶、休閑健身、設施配套類項目123 個,計劃總投資73.64億元,2017年預計完成投資29億元。
綠道是生態廊道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規劃,東陽江生態廊道建設綠道項目145公里(包括白溪江新建128公里,改造17公里)、檉溪江生態廊道建設綠道項目50公里(其中新建26公里,改造24公里)、南江生態廊道建設綠道項目104公里(其中湖溪段21公里,橫店段31公里,南馬段25公里,畫水段27公里)。沿江綠道共計299.1公里,總投資約6億元。
“對四條江沿岸綠道分別進行詳細規劃,一江一特色打造綠道和驛站。”工作人員介紹,綠道詳細規劃通過對現狀綠道、堤岸建設情況、自然、人文、特色等資源進行分析,對東陽江生態廊道綠道(包含白溪江段)提出了城市休閑、江塘濕地、魅力田園、人文鄉村、秀麗山水五大主題線,對檉溪江綠道提出了田園鄉野、山溪藥谷兩大主題線,在南江生態廊道綠道規劃中,將南江綠道分為湖溪賞波、橫店戲波、錦帶浮波、畫溪弄波四大主題。結合4個鎮不同的特色,規劃提出湖溪建設以禪修為主題的驛站,橫店建設以影視文化為主題的驛站,南馬建設以木雕為主題的驛站,畫水建設以席草為主題的驛站。
驛站是為生態廊道設置的休閑點,是一個多功能的中轉站,共分為3個等級。一級驛站結合公園、村鎮、景區、度假區、旅游區等,間隔15~20公里設置,用地面積不小于1000平方米;二級驛站結合公園、村莊、農業園區等,間隔5~10公里設置,用地面積約500平方米;三級驛站結合實際情況,間隔2~3公里設置,用地面積約50平方米。
廊道平臺融入文化元素
東陽生態廊道將以“雙弦扣七音、九地奏一曲”規劃結構呈現,將“兩江”打造成集生態脊、景觀脈、休閑帶、文化窗、經濟軸、設施廊六大功能于一體的浙中示范性生態廊道和國家級生態濕地公園。
“這不僅是一條騎行道、慢行道、生態道,更是一條文化長廊。”工作人員表示,生態廊道將串聯廊道內的城市綠地、生態林地、風景區、濕地、森林公園、人文景觀、傳統村落等,用一張暢通相連的綠道網,推進生態廊道的全域旅游。東陽人文歷史厚重,生態廊道將成為講述沿途故事的生動載體。目前,生態廊道建設已與“治危拆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相結合,與傳統文化、科普知識、黨建宣傳相融合。
明年,東陽將穩步推進生態廊道建設,特別注重在文化融合、產業植入上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充分發揮影視文化、木雕紅木等優勢產業,堅持以旅游的標準,融入影視與木雕文化、民俗文化元素,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產品。在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時,提升人居品質,使生態廊道成為百姓喜愛的生態道、景觀道、小康道、幸福道。 “將分布在廊道周邊的文旅項目和美麗鄉村串珠成線,最終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產業新的東陽生態廊道樣板。”東陽市委副書記李寶春說。
共同參與 維護家園
凡注有"浙江環保新聞網"或電頭為"浙江環保新聞網"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環保新聞網",并保留"浙江環保新聞網"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