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浙江,始終堅持把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作為民生實事來推進、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去落實。2019年11月1日,《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標準》正式施行。半年多過去了,垃圾分類做到位了嗎?天目新聞記者近期再次進行實地探訪。
浙江在線7月27日訊(記者 陳婷 施雄風)7月24日,天目新聞記者走訪了西湖文化廣場附近的寫字樓,發現不少寫字樓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分類垃圾桶設置不全,分類標志形同虛設,垃圾混放……
分類垃圾桶設置現狀不一
根據《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類,相應單位需按標準設置分類設施。
應設的四個桶只有三個,而且桶身標識都不對 地點:越都商務大廈
垃圾桶設置不符合條例規定 地點:地鐵商務大廈
在地鐵商務大廈里,多個樓層垃圾回收房內,分類垃圾桶設置標準不一的現象普遍存在。有的僅設置了藍、黃、綠桶,未設置回收有害垃圾的紅桶;有的設置的垃圾桶為“可回收物”與“干垃圾”垃圾桶,與現行標準不一致。
雜亂無章隨意投放垃圾
讓“垃圾資源”有效利用的關鍵在于源頭精準分類投放,但是,僅僅是這一件隨手的小事,在落實中卻困難重重。
午餐時間是寫字樓外賣垃圾產生最多的時候,寫字樓的人員如何處置這些外賣垃圾?在晶暉商務大廈,記者看到,盡管每個垃圾桶的對應的墻上都鮮明地標識出對應的垃圾名稱和類別,但在桶內的垃圾丟棄情況卻是雜亂無章。
垃圾未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投放 地點:晶暉商務大廈
分類示意圖形同虛設 地點:晶暉商務大廈
本該投放在綠桶的易腐垃圾,出現在可回收物的藍桶中,還有不少未進行破袋處置的外賣垃圾出現在了綠桶、黃桶中。此外,綠桶內還投放了不少紙盒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黃桶內甚至出現了多支廢棄燈管。
記者連續走訪了多個樓層發現,存在的分類問題基本一致,且并無專人在現場進行分類糾正。
在人員結構復雜、公司流動較大的寫字樓里,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管理是是擺在物業、街道、主管單位面前的一道命題。對此,下城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下城區在六月份已展開了多輪檢查、督促整改,未來,或將依照《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進行相關處罰。第二十七條規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二百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
從記者在現場觀察到的現象來看,盡管已展開多輪檢查,但各寫字樓的整改進展緩慢,垃圾分類在寫字樓的宣傳推廣依然任重道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