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6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近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自2018年,浙江全面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以來,共啟動辦理生態損害賠償案件45件,其中辦結40件,生態損害賠償金累計達2000多萬元,有效破解了“個體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為“環境有價、損害擔責”提供了“浙江經驗”“浙江樣本”。
生態環境部更是在近期點贊浙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認為工作突出有成效,案例鮮明有特點。
堅持試點先行,探索實踐
修復需要資金,誰來出錢?“紹興創新建立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專用賬戶,就在關鍵時刻發揮了作用?!苯B興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專用賬戶的資金來源除污染主體賠償金外,也接受社會各界自愿捐贈。如果找不到責任人,可用賬戶資金予以修復。這樣,可以做到發現一起,及時修復一起。
專用賬戶的設立,得益于紹興多年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工作的探索。在紹興的探索實踐基礎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逐步在浙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2017年,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后,浙江迅速成立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小組,納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同時將全面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納入美麗浙江建設年度考核任務,并頒布《浙江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賠償范圍、賠償義務人、賠償權利人、損害賠償的調查啟動、損害賠償的磋商和訴訟規則、生態環境修復與損害賠償的執行監督、損害鑒定評估以及賠償資金管理等內容作了進一步細化明確。
之后,浙江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管理辦法、鑒定評估辦法、修復管理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又相繼出臺,進一步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鑒定評估、修復管理和賠償資金來源、收取、支出等事項,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更具操作性和“浙江味”。
目前,全省11個設區市均已出臺實施方案,全面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為浙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提供探索實踐、注入發展活力。
注重司法協同,保障落實
近日,收到銀行賠償金匯款憑證的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龍泉分局,向龍泉市檢察院致電回復。至此,“太釬機械”酸洗母液污染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辦結。
“這件案件的順利辦結離不開檢察機關全方位的司法協助和司法監督。” 麗水市生態環境局龍泉分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明確追償責任人和追償方式,龍泉檢察機關和生態環境部門溝通協作,多次探討不同生態修復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并最終針對環境污染案件取證難、鑒定貴的實際情況,確定由原龍泉市環境保護局與賠償義務人——“太釬機械”在平等自愿原則下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
決定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后,龍泉檢察機關與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制定了詳細的方案,邀請專家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并就案件事實、法律依據、賠償金額等情況向“太釬機械”發函并進行了初步交涉。
經過近半年的磋商,原龍泉市環境保護局在龍泉市檢察院的監證下,與“太釬機械”達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
環保執法人員檢查浙江太釬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酸洗母液滲漏情況。來源:生態麗水
除了檢察機關,浙江各級審判機構也充分發揮自身審判職能,大力支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有效實施。今年初,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就發出了浙江首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司法確認裁定書,裁定該市一建材企業因違法排放大氣污染物而簽訂的286萬生態環境損害協議有效。
龍泉檢察院司法協助監督,紹興中院司法確認裁定,只是浙江注重司法協同、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落實落地的縮影。中辦、國辦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后,浙江省檢察院和省法院第一時間出臺意見,要求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和審判機構,充分發揮法律監督和依法審判職能,切實做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檢察和審判工作,堅決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得到有效實施。
此外,浙江各縣(市、區)還率先實現公安、檢察院、法院駐環保部門辦公室全覆蓋,使環保部門與公檢法聯動銜接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也為司法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夯實了基礎。
培育機構人才,提升能力
今年5月,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聯合浙江省檢察院成立了全國首家公益訴訟(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聯合實驗室。
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過程的首要環節,也是磋商和訴訟的重要依據。多年來,浙江一直大力培育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構,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支撐。
除了省級層面,浙江各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鑒定評估機構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培育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和溫州市工業科學研究院2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17名,生態環境損害評審專家庫成員32名,涉及環境損害司法鑒定需要的8個業務類別。
此外,紹興市環??萍挤罩行囊沧鳛樯鷳B環境損害評估鑒定機構,被納入生態環境部推薦名錄,為全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服務基礎。
運用分類修復,深化賠償
生態環境修復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目的所在。浙江各地堅持能原地修復的實行原地修復,及時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
對于無法原地修復的,浙江各地則靈活運用替代修復。比如位于紹興諸暨市店口鎮龍山路與山前路交匯處的生態警示公園,就是替代修復下的美麗呈現。
諸暨市店口鎮生態警示公園。來源:諸暨檢察
2017年初,諸暨環保、檢察、公安等部門聯合對店口鎮五金加工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發現8家企業存在非法排放含重金屬廢水污染周邊環境等違法行為。
本案中,企業排放的廢水由污水管網進入河道,經河水稀釋后難以檢測,使河體本身的污染無法衡量和修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修復,讓諸暨有關部門犯了難。
“經過各方協調,為了更好彌補環境損害地區居民的利益,我們決定采用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苯B興市生態環境局諸暨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替代性修復在全國并沒有可借鑒的先例,針對企業如何補償、修復地如何選址等問題,當地相關部門和企業做了充分的調研工作。最終8家企業自愿出資115萬元,把這片垃圾堆建成了生態警示公園。
除了綜合運用原地修復和替代修復等修復手段開展生態環境損害修復外,浙江在賠償實踐上,還通過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專門賬戶、賠償人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修復效果評估等形式強化修復中監督和修復后評估,嚴防“只賠償、不修復”或“只考慮修復過程、不注重修復結果”的形式修復現象,確保被損害的生態環境修復到位。
下一步,浙江將積極探索研究小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辦理,規范培育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和司法鑒定機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家庫,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為加快推進美麗浙江建設、大花園建設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夯實制度保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